阅读记录

第37章 难兄难弟[2/2页]

大明军户蹇驴儿 江南红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顿官员风纪,治罪贪官污吏。
      改革宦权,罢撤镇守太监。清除了长期以来镇守太监乱政害民之弊,使被镇守中官扰乱的地方政治趋于有序。
      抑制土地兼并,清勋戚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等。相对地缓和及消除土地兼并的冲突和百年积弊,使社会秩序趋向稳定。
      张璁的改革与反腐损害了皇亲国戚、太监、官吏、权贵阶级的既得利益,攻讦弹章不绝。因此二度罢免三任首辅,病逝后获赠为太师,谥文忠。
      文忠的谥号,是文臣第二优等名誉谥号,仅次于文正,封建王朝千年里,被授予文正的大臣仅仅三十人而已。明代张居正,杨廷和等均是文忠谥号。
      胡蹇听了两人对话,崇敬感叹不已!
      这两人无愧清廉能臣,实乃官员楷模!不就是咱们老百姓,仰慕期盼的青天大老爷吗!
      张璁兴致颇高豪气干云:“当浮一大白啊!”蔡芳笑道:“罗峰兄原来是客,今日一醉方休!走!”
      张璁拉起胡蹇:“小哥相聚是缘,何不畅饮一番!”蔡芳说道:“胡小哥搭救收留文元,义士也!本官为乡邻酬谢,小哥勿要推脱!”
      胡蹇本就想要抱紧张璁的大腿,心喜同往!
      远处窥视的攒典吴承,眼见胡蹇竟然同蔡芳大人拉上了关系,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一行四人寻了一间普通的酒肆,蔡芳点了几样小菜,要了坛浑浊米酒,歉意说道:“罗峰兄远来探访,无奈小弟囊中羞涩,勿要见怪!”
      “君子之交,岂是用黄白之物来衡量!你我同乡同年志趣相投,今日正应那句他乡遇故知,来喝酒!”
      “第一杯,小弟遥祝罗峰兄,金榜题名!”
      “好!多谢贤弟!干!”
      张璁喝酒颇为豪爽,看来也是性情中人!
      张璁和蔡芳均是贫家出身,张璁素有布衣宰相之称,蔡芳传闻少贫为佣,在破庙里发奋攻读经典。两人出身相近又是温州同乡,同年考中举人(弘治十一年举人,唐伯虎是头名解元)。
      两人均是屡试不中,蔡芳五次落榜,张璁七回不第。正所谓五十步比百步,同是天涯沦落人,谁也别笑谁了!
      老乡同学,难兄难弟,共鸣的话语就多!
      小酒一喝就上头,读书人说话,损起人来更缺德,骂人都不带脏字!之乎者也,听得胡蹇一个头两个大!
      以胡蹇的古文化水平,许多遣词和典故,根本就听不懂!
      娘嘞!读书惹不起啊!
      弄得胡蹇只能干笑陪酒,浑身不自在!
      酒逢知己千杯少,古人诚不欺我!
      四人小菜都没咋吃(实在是不舍得吃,怕蔡大人多花银子!)米酒却是干喝两大坛。蔡芳兴致正浓,老友千里来访,岂能不尽兴,扯着嗓子直喊:“小二上酒!”
      店小二急忙应声又上坛米酒,媚笑地问道:“老爷您喝得高兴,菜都凉了!要不再加几个热菜?小店的脆皮烤鸭味道一绝,要不给您来一只下酒?”
      脆皮烤鸭!胡蹇馋得直舔嘴唇,吃烤鸭好像还是上辈子的事!
      鸭子可是江南人最喜好的饮食,张璁和谭文元也是一脸的期待!蔡芳瞧见几人表情,心疼地摸下荷包,无奈没有银子啊!这要是吃了烤鸭,本大人下半月只能饿着肚子去上班!
      店小二眼见蔡芳迟疑,心中鄙视!还是个官老爷呢?连只鸭子都吃不起?
      蔡芳瞧见店小二表情不屑,感觉老脸一红!罢罢罢!大不了本官下半月吃糠咽菜,小时候又不是没吃过!大手一挥难得豪爽:“上!”
      店小二听了急忙高喊:“脆皮烤鸭一只!”急忙跑去后厨叫菜,生怕这位官老爷后悔不要了!
      胡蹇察觉蔡芳的尴尬?逄??逭??嗟那罟儆猩逗茫苛?诟怪??疾荒苈?悖≌獯竺鞒?幕实郏???璧目倜牛??僭钡馁郝惶?土耍??倬贫汲圆黄穑≌獠皇潜谱糯蠹一锶ヌ拔勐穑
      蔡芳九品官,年俸禄米66担。《明史食货志二》载: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折米十石,银一两,折米2石。蔡芳一年工资33两银子,一个月3两银子。
      明代1石粮食大约150斤,一个月900斤米,换成现代人民币月工资20003000元。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反正国库有什么就发什么?弄得官员领了东西,只能去市集贩卖,换了银子铜钱,再买回必需的生活用品。
      官员就只能想法子,去创收改善生活。
      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擅自给自己涨工资,银子来得快风险也高!一旦倒霉事发,轻者罢官治罪,重者砍头抄家!经商赚银子改善生活,没有经商头脑和本钱,弄不好亏的连裤子都要当了。
      贪污受贿有国法,经商致富有风险!
      文人官员就想了好法子,去创收改善生活。
      这些大人们书法造诣极高,都写得一手好字!好吧!给你家题块匾挂在门上,写幅字画挂在房间里。家里死了人撰写块墓志铭,求字画的人掏银子,美其名曰润笔费。
      合理合法的劳动所得!
      官职越高名声越大,润笔费就越高!
      正德年间搞垮大太监刘瑾的吏部尚书杨一清,给太监张永撰写了一块墓志铭,收了张家二百两银子的润笔费。被张璁抓住了小辫,弹劾杨一清,把七十多岁的老杨气的背生毒疮,一命呜呼!
      如果你的官当得大,还是位书画大家。那恭喜你了,一字千金毫不夸张!求字索画追捧之人宛如过江之鲫,轻轻松松把银子赚回家。
      如果官不显赫,书画造诣再高,也赚不到银子!明代唐伯虎,清代郑板桥,还不是穷困潦倒!作品都是死后才越来越值钱!
      现代有位民间艺术家赵老师,大红大紫时一幅烂字,被拍卖上百万。这几年消停了,他的字居然一文不值,拍卖会上无人问津!
      大家伙应该明白了,官员创收的润笔费,究竟是咋回事了吧!

第37章 难兄难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