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很多人不舍得走,也有人要留下,盖因打仗那会儿,全国各地都波及,只有小岭子村没有受战火侵袭。村长也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知道外面的情况,把李氏母子赶出去就是死路一条,更有甚者连个全尸也保不住。晚上趁着村里人休息了,村长去了贝家说了这件事,李氏母子吓得紧紧蜷缩在一起,他们见识过外面人的冷漠,好不容易在小岭子村感受到温暖,此刻更是心慌的不行。
村长叹气,便出主意,让刘平安入赘贝家。
贝父看刘平安孝顺,老实肯干,他也只有三个女儿,迟早也要招上门女婿,没有询问闺女的意见就答应了。
刘平安没了主意,李氏便替他做主,说迎弟丫头不错,就这样刘平安和贝思莹(迎弟)结了婚。入赘后,李氏母子便是贝家的人,也算是小岭子村的一份子,再加上贝父是十里八村唯一的大夫,村里人不敢得罪他,也没人再说赶出去省口粮的话。
贝思莹给刘平安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姓贝(贝明辉),老二姓刘(刘思捷),是贝思莹做主让姓刘的,刘平安有后,李氏感念儿媳妇的好,俨然把贝家的闺女当成自己的闺女心疼。
李氏当年带着儿子逃荒,落下了病根,这些年做不了重活儿,只能在家带带两个孙子,贝家人也很体谅,两家人像一家人一样的处着。
如今傅永年上门,李氏便提议,她要帮忙把关,贝思卿从记忆里找出这么一段,笑着说:“那敢情好,有您和妈在,肯定错不了。”半点没有小女儿家的羞涩。
门口传来说话声,随即刘平安和一个陌生的男人走进来,李氏听到儿子的声音,抬眼看去惊讶道:“这小伙子精神,一点不像他爸。”
二人朝她看去,李氏察觉自己说错了话,尴尬的笑笑:“傅同志,来了啊。”
贝思卿感受着那熟悉的灵魂牵绊,感叹缘分的奇妙,没想到这辈子以这么新鲜的方式见面。
贝盼弟的记忆里,原主是见过傅永年的爸爸的,当初表姨刘梅来于家说媒,就是傅爸爸一起来的,一个唯唯诺诺,小家子气的男人,一直跟在刘梅身后。怪不得贝思卿在原主记忆中并未找到傅永年的信息。
傅永年进来时昂头挺胸,军校毕业后又去了军中多年,腰板笔直,一身正气,自然与他爸那样子截然相反。
贝思卿想到她即将要给他的孩子做后妈了,怎么如今的心情跟之前的洒脱有些不同呢?
贝思卿内心升起一股酸意,借口去倒水,匆匆回了屋,李氏母子只当她是害羞。刘平安没见到媳妇,看了看天,已到上工的点了,想着媳妇应该会帮他请假,便没出去。
刘平安招呼傅永年屋檐下的椅子上坐,边指着贝思卿的背影对他说:“那就是我妹妹,贝思卿,小名叫盼弟,她现在在村里代课....”
傅永年和李氏打了招呼,边听刘平安说话,眼睛扫向院子,角角落落打扫的很干净,猪圈,鸭圈鸡圈也闻不到臭味,心里满意,这贝家的女人很勤快。李氏见两人说了不少话,这倒水的贝思卿还没出来,心里狐疑,便起身去找。
“盼弟,你怎么了?”李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贝思卿起身,朝她笑笑:“我没事,就是刚刚差点儿被开水烫到。”
李氏见她没事放下心,调侃说:“你这孩子,看见人家好看,也不该这样惊慌啊,不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嘛。”说着替她倒好水,示意她送出去。
贝思卿身上还系着围裙,袖筒卷到胳膊肘,李氏见此点点头,这样更能显示盼弟是个勤劳能干的姑娘,这自家人知道是一回事,让别人看见也很重要。推着她:“去吧,去吧,再害羞也迟早要面对。”
“家里只有水,有点热,凉一会儿喝。”贝思卿端着水走过去,刚好打断刘平安的话,把一个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缸递给傅永年,这还是大姐和姐夫结婚时置办的,一直没舍得用,今天拿出来招待傅永年。另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底部磨损旧一些的搪瓷缸给了大姐夫,接收到刘平安意味深长的笑。
傅永年道谢,进门只给李氏打了招呼,还没有正面看过
第40章 都说鳏夫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娶到了她,鳏夫却说他眼瞎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