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和于增轻轻的捏了一下葛秦鉴便向外面走去,葛秦鉴心神领会,冲群雄道:“大家先聊,我去方便一下!”
走出大殿,和于增早已在殿外的一侧等候,见到葛秦鉴,和掌门开门见山道:“葛掌门,您有办法下得龙宫吗?”
葛秦鉴笑道:“可以一试!”
“呵呵,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我早看得出葛掌门身怀绝技,但不知道您如何下得去?”
葛秦鉴直言不讳:“说来惭愧,我之前在斩夏山巧遇师兄林明,他硬是教会了我如何使用避水决,想不到,竟然在这里派上用场!”
和于增感叹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想必是葛掌门善心义举换来的福佑,才有此机遇,实在难得!”
葛秦鉴笑笑,问:“不知和掌门可有下水之法?”
和于增神色一肃道:“老夫也就不隐瞒了,我们圣丹教历代苦修丹药,早已练成了辟水珠,能驱水三四丈开外,滴水不得沾衣!”
葛秦鉴讶然道:“世上真有这等宝贝?我也只是听师傅说过,有避尘珠、避火珠、赤丹,但尚未见过辟水珠,只当是此道绝亦,想不到竟然在此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和于增笑道:“我中华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神妙之物多了,我辈岂能一一窥探?何况我这辟水珠与避水珠又有不同,避,只是躲闪,而辟却能将水分开,自然道力更胜一筹!”
关于避尘珠,作者我尚无缘亲自得见,但是在我们老家却真真实实的有过这样的上古神器。
在距离我们村子不远的西面,有一座无名庙宇。庙宇很大,有前殿和后殿,庙宇门前有三棵冠如华盖的大柏树。
从我爷爷记事起,里面就无僧无道。只有一张小巧的供桌,供桌前面有一个香炉,没有神像,但却时常有人前来供奉,且香客甚众。
奇怪的是,里面不管多么嘈杂,香火多么旺盛,那地面上、供桌上、以及木质的梁、檩上,却从来没有一丝灰尘,经常是一尘不染,洁净如新。
后来有人传说这里面有宝贝,弄不好是传说中的避尘珠。就有奢望发财的带着镢头铁锹把整个庙宇的地下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有找到。
后来,狗养的小日本来了以后,不知怎么的就找到了,竟然从供桌的夹层里抠出了一颗鸡蛋大小的碧绿的珠子,乐颠颠的就窃取了中国的国宝。
虽然过去了这么久,现在想起来,依然对这狗养的小日本恨之入骨!
为了证实避尘珠不是杜撰,这里还有一段有史可查的佐证,给大家增些可信度:
?尘珠、避尘珠、赤丹,是多次出现在古代史书中的中国三大神珠。其中?尘珠是类似玉的神秘材料制成,相传为黄帝祭天所得,传说后来被用来为汉武帝陪葬,后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后被农民破坏,至今下落不明。赤丹神珠也颇具传奇性,传说该丹出自三神山,有脱胎换骨之神效,始终为宫中秘藏,失落于北宋末年。避尘珠的正式记载见于《新唐书》,又叫“后唐书”,这可是中国的正史。“避尘”之意:“将其珠放置于土灰之上,灰尘会向外散开,故名避尘。”可见此珠力量惊人!专家认为:避尘珠有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的放射性物质,该珠1957年曾在中国陕西西安被发现,发现时由于发生了恶性哄抢事件,就此失踪。
我在古城西安待过数年,在这里我不止一次听到过避尘珠的故事。
到过西安附近一个叫韩城县的人,都知道韩城当地有一个党家村。这里房舍千间,古色古香。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千姿百态的高大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华美的节孝碑,以及布局合理的四合院,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有关风水与党家村兴衰的故事。特别是关于神秘的避尘珠的传说。据说党家村之所以“瓦屋千宇,不染尘埃”,是与一颗“避尘珠”有关。相传,在光绪年间,
第十一章 辟尘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