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章 伐吐谷浑【十】[2/2页]

贞观风云 饶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万之众。吃过晚饭,唐军拔营起兵,踏着草原大道,浩浩荡荡奔赴碛中。
      碛中距突伦川相当远,且途中有沙漠横阻,行军颇为困难。然唐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日夜兼程,倍道而行。数日之后,他们便到达碛中。这时,伏允已在碛中北面安营扎寨,建立了防御工事,但见营帐四周都竖起了坚固的石墙和栅栏,不可轻易突破。李靖绕高高的石墙巡视了圈,然后便命令部队四面包围,击鼓呐喊,以震慑敌军。顿时,渐渐放亮的天空下回荡着地动山摇般的战鼓声和呐喊声,令人城内守军感到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不由紧张起来。
      伏允听到外面巨大的声响,不禁吃了一惊,猜测该是唐军赶到了。果然如此,不一会儿慕容康泰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拱手向老可汗禀告军情,说李靖率大军将营寨围了个水泄不通。伏允听罢,倒不惊惶,脸上的表情相当镇静,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沉吟良久,他突然从椅子里站了起来,朝慕容康泰一挥手,领着他出了营帐。绕过几座营帐,穿过几条爬满茵茵绿草的小径,沿着石块砌成台阶往高墙上爬去。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喘着粗气登上了墙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李靖的大军如同蚂蚁般密密麻麻地把营寨团团围住,就算插翅也恐怕飞不出去。为此,他额头上不由自主地渗出了冷汗,同时衰老的身子像禁不住晨风的吹拂似的晃动起来。慕容康泰见状,慌忙伸手将老可汗扶住,望着他那模样,内心生出丝怜悯之情。
      营外唐军看见伏允,异口同声地大骂老贼,声讨他的罪过。声音像巨涛般一浪高过一浪,异常强烈地冲击老可汗的隔膜,打击他的心灵。伏允听罢,又怒又惧,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浑身都不由得哆嗦了下。他很想令手下有力地回击对方,或者说是替自己辩护,转念一想又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似乎意识到辱骂决不是战斗,也无法击退外面的敌军。当务之急,他要做的该是冷静下来考虑如何应敌。于是他一声不吭地扫视了圈营外敌军,然后转身走下石墙。
      回到帐中,伏允与慕容康泰、百里延寿等将领商议抵敌之策。慕容康泰主张趁唐军立足未稳之际,率军杀出去,能击溃李靖最好,不能也可夺路而逃。百里延寿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营内兵马不足唐军一半,且士气低落萎靡不振,难以击败强大的敌人。到时非但不能脱逃,恐将全军覆没。因此,他以为坚守不战实为上上策,其理由是唐军孤军深入,补给困难,时间一长当不战而退,到时再率军倾力追袭,必能大胜李靖。两位大将各持各的主张,各说各的理,听上去都头头是道,难以置辩。其余将领也纷纷随声附和,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局面,这令老可汗伏允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难以决断。
      慕容康泰见老可汗踌躇不决,心一急就扑通一声跪地请战。伏允知慕容康泰对他忠心耿耿,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他,为了拯救吐谷浑汗国。考虑良久,他决定采纳慕容康泰的谏言,即时出兵攻打唐军。于是,他缓缓地抬起眼睛,目光坚定注视地着面前的臣子们,用苍老而有力的声音下令出战。慕容康泰听了,甚是欢喜,叩首大赞大汗英明。而百里延寿却大失所望,接着又不依不饶地恳求老可汗接受自己的建议,坚守勿战。伏允听罢,不由勃然大怒,指着百里延寿的鼻子破口大骂,责备他贪生怕死不肯为国效命。末了,他怒不可遏,要斩百里延寿以泄心头之恨,后在众将苦苦恳求之下,才饶了他。
      百里延寿既然不肯出战,伏允也就不强求,让他率部坚守营寨,只命慕容康泰引兵出战。慕容康泰欣然受命,高声叩拜过老可汗后,便出帐回营准备。
      午后,一轮火红的太阳高高地悬挂在天中央,阳光晒在身上,令人感到仲夏的炎热与倦乏。慕容康泰认为此时该是唐军懈怠之时,也是自己出兵的最佳时机。于是,他立即召集部下三万人马出了南门,飞也似地杀向唐军。其实,唐军将士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过为了诱敌深入,侯君集见敌军前来,故意令士卒仓皇后撤。慕容康泰不知是计,瞧见唐兵惊慌失措地逃窜,喜出望外,一边大声喝令部下追击,一边纵马舞槊紧追侯君集不放。

第109章 伐吐谷浑【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