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百姓感激父皇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言毕,李泰缓缓地站起身,重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接着,他亲手替父皇满满莽斟了杯酒,引在座诸位心腹共敬皇上。李世民见儿子不仅关心天下百姓,还如此孝敬自己,对他十分满意,宠爱之情溢于言表。李泰得到父皇的高度赞扬,自是欢喜。当然,他所高兴的不仅仅局限于此,更重要的是他的谋划得以实现,他清楚父皇答应自己的请求,便意味着父皇乐意替自己收买人心,就意味着父皇对自己寄予了厚望。难道东宫是遥不可及的吗?他兴奋地想。
接下来,魏王加倍殷勤地陪父皇饮酒赋诗,要让父皇玩得尽兴,玩得痛快。李世民见儿子这般孝顺,越发高兴。酒至半酣,他突然动情地对儿子说:
“泰儿,自你母后离世,父皇常感寂寞,找不到可以畅谈的人。你与父皇皆好诗文翰墨,可谓志趣相投,坐在一起便可畅谈欢娱。然你居于魏王府,离父皇较远,来往颇为不便。故而,有时父皇想跟你谈诗论书,也因不便而断了念想。唉,你我父子如此亲近,却不能随时见面,这真令父皇心酸哪!”
“父皇如此,孩儿又何尝不是。”李泰听父皇如此一说,连忙佯作伤感地说道,“孩儿深感父皇疼爱,欲日夜陪伴在父皇身边以尽孝道。然两宫相隔,戒备森严,来往不便,更怕招致朝臣无端猜测与非议,只好独坐府中想念父皇。孩儿虽已长大成人,却依旧像小时那样眷恋父皇,每次思念,无不落泪。”
“泰儿,你也不必如此伤怀呀!”李世民瞧见儿子眼里有泪光闪动,心头一酸。思忖会儿,他含笑着问,“泰儿,父皇想把你接到武德殿住,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这样孩儿就可随时拜见父皇,陪父皇吟诗作书,给父皇解闷儿,好尽份孝心。”李泰喜出望外地高声答句,沉默一下,他又皱着眉头轻叹声说,“孩儿愿迁居宫中,时刻与父皇相伴,却又恐招致非议,令父皇不开心。唉,这……这真让孩儿为难哪!”
“你是朕的儿子,入宫陪伴父皇,是天经地义的事,哪位臣下敢说朕的不是!”李世民突然变色,板着面孔说,“泰儿,你不用管这些,搬来住就是了。”
“父皇,孩儿我……”李泰假装为难,吞吞吐吐地说道,“父皇远在九成宫避暑,这其间有些事不大清楚,孩儿……孩儿我又实在不想背后说人坏话。”
“到底是怎么回事,泰儿,你从实给父皇说来!”李世民惑然不解地望着魏王,不由得提高声音问道。
“启禀父皇,大哥临朝时儿臣曾入宫觐见,不想给侍中魏征教训了回,让孩儿颜面扫地,都快抬不起头来。”李泰一脸委屈地禀道,“正因魏大人如此,朝中三品以上大臣都跟着他轻视儿臣,眼里压根就没我这个魏王。若孩儿迁居武德殿,魏征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侮慢孩儿,故孩儿不敢前往,请父皇见谅!”
“什么?魏征这乡野村夫竟敢这样,简直是岂有此理!”李世民听罢,登时勃然大怒,用力砸了下几案,大声说,“泰儿,你不用担心,父皇替你作主。”
“谢父皇!”李泰得到父皇的许诺,心头乐开了花,嘴上却颤声说,“父皇,魏征他们是朝廷重臣,孩儿一向敬重他们,没想到……请父皇替孩儿作主!”
“魏征他们侮慢朕的儿子,那就是忤逆朕。朕是一国之君,岂能让臣下轻慢!”说着,他霍地站起身,气呼呼地吩咐随从道,“走,回宫去!”
李泰瞧见父皇脸色难看,知道回宫后定会痛斥朝中三品以上大臣,尤其是魏征这个讨厌鬼。假若魏征被贬赶出京城,那东宫就倒了根顶梁柱,势力将减损不少。正所谓彼消此长,东宫势力变弱,魏王府乘势而上,到时便可后来居上,入主东宫了。想到这,李泰满心欢喜,送走父皇后又与幕僚饮酒作乐。
正如魏王所料,李世民一回到宫中,就差人把朝内三品以上大臣召集到齐政殿训斥。房玄龄、魏征、褚遂良等人瞅见皇上气呼呼地坐在龙椅上,心里不由一咯噔,想皇上这是怎么啦,谁又惹他生气了。还没等他们把问题想明白,李世民就指着他们声色俱厉地训斥道:
“朕有一言,你等仔细听着!以往天子,即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以往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隋文帝时,一品以下大臣皆受过亲王折辱,那些亲王难道不是皇帝的儿子吗?朕只是不许皇子们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否则你等不也得像文帝的大臣们那样受羞辱吗?朕是希望君臣一家,相互敬重,可你们居然敢瞧不起魏王。魏王难道不是朕的儿子吗?朕若放纵魏王,他岂不是照样可以侮慢你们,甚至殴打你们,哼!”
第136章 闻过即改【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