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深知对待蛮夷之邦只有两种策略,要么遣大军灭其国,俘其首领,保我边境百年安定;要么与之和亲,采取羁縻,如此足以保我边境三十年安定。”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薛延陀使者的提问,而对望着众臣说道,“朕为此事一时间下不了决断,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取用何种策略为好呢?”
“皇上,臣以为不可与薛延陀通婚。”话音刚落,魏征迈出班列,拱手劝谏道,“夷男深受皇上厚恩,加封为可汗,却因觊觎阴山草原而背弃约定,举兵入侵碛南,由此可见其不守信用,且存有轻视我大唐之心。皇上该遣军讨伐薛延陀,擒夷男前来问罪。今岂可因其一番花言巧语,而答应和亲通好呢?”
“魏征,朕知你素来对蛮夷之邦抱有成见,不想看到他们与我大唐共处,故而屡屡对朕天下一家之计表示反对。”李世民面色不悦地对魏征说句。
“皇上,非臣不想看到天下一家,实乃蛮夷之人不知礼义,不懂感恩,不亡侵凌中原之野心。”魏征振振有词地答道,“向者皇上与颉利和亲通好,不久颉利便撕毁和约举兵相侵,后吐谷浑、高昌等蛮夷之邦也忘恩负义,相继发兵侵犯我大唐边境。皇上熟读史书,当知自汉至隋,中原王朝所扶植的夷蛮之邦在强大之后都会向南侵扰,掠夺财物与人口。中原王朝即使采用和亲之策,也往往只能解决一时之难,而不能保持边境长久安定。因而,中原君主要想彻底摆脱蛮夷的侵犯,那就只能用武力灭之,使之永远臣服于中原。皇上,今我大唐强盛,先后平定东突厥、吐谷浑、高昌,为何要让薛延陀得以喘息?”
“魏大人言之有理!”长孙无忌赞成魏征的看法,语气恳切地谏道,“皇上,今大度设大败而回,薛延陀人心惶惶,而我军士气正盛,人人欲深入大草原擒获夷男。此正是扫灭薛延陀之良机,皇上为何要与夷男和亲呢?蛮夷之人皆狼子野心,一旦强盛必会再次侵扰中原,此乃养虎为患,请皇上明察!”
“皇上,臣请统军再战薛延陀!”侯君集掷地有声地请战道,“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平定薛延陀生擒夷男,任由皇上处治。臣请皇上应允!”
“朕岂肯坐失良机,若发兵伐薛延陀,定能大获全胜!”沉吟良久,李世民郑重其事地说道,“然朕向以仁义取信天下之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起兵祸。今真珠毗伽可汗夷男知错已改,诚心归附我大唐,且恳求朕和亲以结世代之好,朕岂能以兵刃相向呢?若真如此,朕便失信于天下,必为天下之人所非议!”
“皇上所言甚是!”房玄龄附和道,“以武力征服四夷,只可一时不可长久。只有以德服人,方能使天下夷人永远归附大唐。故而,臣以为和亲为上策。”
“房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李世民见房玄龄站在自己一边,很是满意,接着便决定道,“朕应允真珠毗伽可汗和亲,愿我大唐与薛延陀汗国世代和睦。”
“陛下圣明!”突利设终于得到大唐皇帝的承诺,激动不已,上前扑通一声跪地叩谢,“陛下与可汗结为亲家,大唐与薛延陀便成一家,自当和睦相处。”
“说的好,朕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四夷之邦归附我大唐,从而使汉夷情同手足,天下成为一家!”李世民由衷地说道,“突利设,请起来吧!”
魏征、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见大事已定,也不好再劝皇上,只能在心里生闷气。当听到退朝之声时,他们心情沉重地随着人流往殿外缓步走去。
当晚,李世民在甘露殿宴请薛延陀使臣,以尽地主之谊,并厚赏突利设。翌日清晨,突利设便带着大唐皇帝的玺书返回薛延陀汗国。
既已答应与薛延陀和亲,李世民自然得物色位公主下嫁。那么,找哪位公主前往薛延陀通婚合适呢?论理,即是联姻当然得是皇上的女儿,然事实上中原王朝自西汉初奉行和亲政策以后,历代皇帝的亲生女儿出嫁蛮夷之邦的并不多,她们大多是宗室之人,甚至是民间女子冒充公主前往和亲。再说,李世民素来视亲生女儿为掌上明珠,巴不得她们天天围着自己转,哪舍得让她们远嫁荒漠之地,令自己日思夜想呢!因此,前不久下嫁给吐蕃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自然不会是他的亲生女儿,而是琅?公主的外孙女。这回和亲薛延陀,当然不能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前往漠北,为此他想到了宗室的女子。
第164章 伐薛延陀【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