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与绿茶周旋,格外消耗心神,明月出只觉得还没走到西市,人就已经饿得不行,只得随便在坊门外的小摊位前随便吃点东西。
按照故乡的历史来看,唐朝坊市制度成熟,各个坊市职能不同,百业俱得其所,一般来说坊门口是不允许出现这种迷你小吃街的,可六合长安城的坊市规模比唐朝大上许多,也许是照顾居民便利,每个民居坊门口都凑着一溜儿散摊,有卖吃食的,有卖杂货的,还有卖花卖饮的。明月出找了家摊主干净的坐了下来,指了指摊主正忙和的面饼:“来一个。”
摊主从泥炉里勾出个烤好的饼来,在饼边划了个口子,将盆中的馅料塞了进去,用油纸包好递给明月出。
明月出连忙付钱咬了一口,?懔艘簧???晕?馐且恢趾罕ぃ??涫蹈?既返厮担?馐且恢制ず拖诜挚?木虏撕凶印V徊还?庵志虏撕凶佑玫牟皇蔷虏耍??且安税樟恕
“好像有点儿蘑菇味儿。”明月出仔细品着,味道还不赖。
“终南山多香蕈,长安的炉烘扁食多用香蕈充肉,增加风味。”屠博衍解释道。
“也对,素三鲜必然有蘑菇,要不然那股鲜美和筋道哪里来。”明月出举着饼边走边吃,觉得六合的古代生活也不错,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困难。
“此言差矣,长安等级森严,这等路边卖饼之事,平头百姓做得,官宦却做不得。若你累官五品,只一次便可将你贬到末流。”
“不是吧,路边吃个韭菜盒子就连降四级?”
“贬到岭南也与你我无关,有这功夫杞人忧天,不如好好背诵你的公验,这个身份有些特殊,其中内情还需我与你解释一二。”
“背人设飙演技嘛,我懂得。”
“你再懂,也不过是信息时代的平民,这份公验里的身份却是一位公主。”屠博衍说到这里顿了顿,“这是我妹妹的公验,她只能是一位公主。”
明月出不用同知同感也能体会出这句话里的悲剧情绪,她只能赶紧拆开公验,好打破屠博衍这令人心疼的哀婉。
从云来居取出的这份公验可比道姑那份高级,不光用的材料考究,连上面的路引驿碟都比道姑多,尤其是注明身份的那一张,竟然是一块雕刻着古代纹样的铜片,一看就有种古朴美感。
“糟了,我忘了,我文盲。”明月出端详着铜片,上面的字看着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
“看背面。”屠博衍无语。
明月出嘿地一声表示不满,好在这里是六合,所以铜片背后刻着六合人大概都能看懂的隶书,上面写着这铜片的主人明丽窈窕,面有酒窝,自带笑貌,这些都恰巧和明月出对得上,但更让人觉得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中山国公主的封号,竟然也是明月。
“中山国的明月公主啊,听着不错。六合中山国还健在哪?”明月出一张张看着公验上的文牒,好家伙,屠大神这位妹子可没少四处溜达啊!
“中山国并无明月公主其人,但中山国国已不在,贵族散落民间,也无人查证了。这名字是我那阿妹以她的寝殿为名随口起的。”屠博衍解释道。
“中山国被灭了吗?”明月出想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这个国家的那段历史还是蛮有意思的。
“中山国是六合一处古国,小国寡民,原为轩辕麾下武将起兵所建,一度强盛,后为灵王所败,残喘依附于诸国,多出史官,不争不战,以记录天下事为己任,为人称颂。”
“有一年天下大乱,一位中山国贵族少年战败流亡,写了一篇地理志,得到诸国追捧,战事间亦不伤害这位少年。中山国人见此,纷纷开始著书立说,讲古讲史,渐渐形成风气。”
“后来此等国风得五臧中人嘉许,便封中山国人为六合史官,赏赐文牒路引等物,可以自由出入各国各地,记录县志异闻不受限制,其翘楚者更可进入五臧讲学,这在六合中人眼里等同于修道成仙位列仙班。”
“自从有了这个身份和这份嘉许,中山国便举国如疯魔一般,国也不管,家也不顾,国人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都四处游历录事编史,号称要汇一部六合总史。此后六合之中提到中山国人,都知道他们痴迷历史,喜好发问,敬佩归敬佩,却也不以为然。”
随后屠博衍讲了几件中山国的轶事,又沉默片刻,摆出那淡淡语气,好像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我们兄妹私自出来游玩,都假托中山国贵族,只图来往方便不招人眼,这份文牒便是做此用处,你通晓史实,在故乡便云游四方,见识广博,言谈中再加些典故,不会出什么破绽。”
敢情中山国公主这个称号,前三个字足够稀松平常,不会惹人注意,后两个字又带着封号,寻常人会多敬几分,加上中山国人这个全国驴友的风俗,倒是进退两便,方便圆谎。
既然中山国举国上下都以著书立说为己任,舍生忘死满世界走,多一个心有大志的公主,也不会惹人侧目了——毕竟在屠博衍刚才的故事里,中山国世子为了救出自己的资料都能活活把自己烧死,那明月公主身为女儿家满世界搜集异闻也就不
第三十一章 炉火烘扁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