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8章 到家[1/2页]

唐枭 海风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宁二年(895)正月,年初之即,朱温使人去往泗州巡抚。
      泗州位于淮河北岸,大运河的中转枢纽,沿着大运河(通济渠)通达宿州,徐州,汴州,郑州,洛阳。
      使者面对归降未久的泗州刺史张谏,傲慢无礼的索求。
      泗州刺史原本是感化军节度使治下,一怒之下杀了来使,叛投杨行密。
      朱温得悉大怒,下令扣留了淮南军的大量商货,使人传告杨行密,不许收纳淮南军叛官。
      杨行密却是果断出兵,命令内弟朱延寿进攻寿州。
      寿州隶属于淮南道,军事上称之为淮南道的战略大门。
      杨行密与孙儒乱战之时,宣武军朱温趁虚出兵占据寿州。
      杨行密成为真正的淮南道节度使,寿州就成了必须夺取的战略要冲。
      其实没有泗州刺史的叛投,杨行密也要先发制人的与宣武军翻脸。
      宣武军朱温吞并徐泗之地,齐鲁之地的藩镇势力也被宣武军连连战败,处于被灭亡吞并的势态。
      历经战争洗礼的杨行密,不愿处于被动局面,他深知一旦宣武军吞掉齐鲁之地,必定大军南下进攻淮南道,他与朱温早晚都会大战争雄。
      杨行密的先发制人获得了回报,悍勇善战的朱延寿一举夺取寿州。
      杨行密使人向大唐朝廷上书,指罪宣武军朱温,请求朝廷下旨,与齐鲁之地的藩镇联合讨伐宣武军。
      昭宗当然不愿宣武军继续坐大,由于隔着陕虢节度和潼关,昭宗对于宣武军的恐惧不如河东军。
      于是含蓄的回应杨行密的请求,期望杨行密能够牵制宣武军。
      大意之下失去寿州,宣武军朱温发兵数万反扑,淮南军与宣武军发生了激烈战争。
      杨行密不能响应圣旨讨伐董昌,遣使去往越州,劝说董昌重为唐臣,他会向朝廷请求赦免其罪。
      一道圣旨送达江西的镇南军,节度使钟传接了圣旨,阳奉阴违的按兵不动,只管经营占据的洪州,江州和饶州。
      一道圣旨送达杭州的钱缪手中。
      朝廷嘉许了钱缪的忠心,赐封钱镠为彭城郡王,镇海军节度使,浙东招讨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使相。
      钱镠接到圣旨,陷入为难境地,他原本有信心战败董昌,吞并浙东六州,成为两浙之地的强藩。
      但是,董昌在睦州驻扎五千外来川南军,还在战略要塞之地石城山,任用马殷镇守。
      马殷的来历,钱镠很清楚,知道是孙儒残部,他的属下也有投靠的孙儒残部。
      钱镠建制的武勇都,左右指挥使徐倌和许再思,都是孙儒残部将官,确实悍勇善战。
      钱镠与属下一番商议,决定了出兵,但只是虚张声势的有个讨伐姿态。
      钱镠没有信心,战败浙东与韦氏藩镇的联合。
      于是,朝廷的讨伐圣旨成了不能实施的空文。
      钱镠出兵在浙江边界对峙,福建也摆出公然讨伐的姿态,顿兵不前,董昌真的是称帝成功。
      近午时,韦扶风顺利抵达阆州,天下南北藩镇的动荡发生,他虽然做出一些算计布局,但具体的走向和变数,不可能未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先知。
      例如杨行密出兵夺取寿州的信息,就算身在江陵府,最快也得半月才能获悉。
      顺着嘉陵江南下抵达阆州,进入阆中城。
      韦扶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只觉非常的疲倦不堪,一路行来提心吊胆,经常被一些人声惊动而戒备,一直是睡不好。
      入城后,韦扶风只想好生的睡觉,吩咐属下不要张扬他的到来,但他也不能随意居住,抉择了春红在阆中城置下的府宅。
      雇个向导,与乔装的十个护卫抵达一座府宅前,府宅有石阶和起脊的飞檐门楼,一看即知是官宦大户。
      府门上的门匾是韦府二字,门前有四名带刀甲士守卫,彰显了府宅的权威。
      “站在,你们什么人?”一名甲士扶刀喝问,其他甲士也警惕的望着。
      “你等不要吵,节度使大人回府休息。”走在前面的一个护卫轻声呵斥,语气理所当然的随意。
      “节度使大人?你们?你们可有上方军令?”那个甲士惊疑回应,反而流露了戒备神情。
      “我们护卫节度使大人自陇右归来,大人疲惫,不想惊动文武,你们这里未住贵人,我们来了只是休息,不会出什么事情。”
      护卫耐心解释,他也是很想放松身心,这一路紧张兮兮,非常疲倦。
      “请问是哪位节度使大人?”甲士又问道。
      “川南节度使大人。”护卫回答。
      甲士下意识向其他伙伴望去,回头道:“我等不识大人,请稍候,我去找认识大人的人。”
      “好,你快些。”护卫有些不耐道,但见那个甲士一摆手,四个甲士竟然都退入府门内,关上了府门。
      韦扶风只能等候,心里没有怪罪的气恼,反而认为那个甲士做的很好。
第248章 到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