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3章 都有一个共同点[2/2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黑暗
  你是否能听见那战鼓起奏
  浪潮即将掀起……”
  这里面的暗示很多呀。
  这篇文章终于提到:别忘了,这位在HK文化中心、NHK乐团、大都会歌剧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青年音乐家,他来自北方。
  他还在给演唱……
  就像另一位,特蕾莎。
  整个HK媒体拍下的都是前排看台,集中了大量娱乐明星的VIP坐席上,竟然出现了特蕾莎的身影!
  旁边还有她千年闺蜜布丽姬跟一大堆来自右岸的明星艺人。
  要知道,就是因为也经常参加慰问演出,特蕾莎不被放行。
  可这也阻止不了,特蕾莎成为这个时代华语女歌星的浪波湾。
  整个大陆内地,通俗歌曲的启蒙,就是特蕾莎。
  所有港台歌曲都是以她作为代表。
  无论是她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还是《在水一方》、《何日君再来》,都深深影响了八十年代的内地青年。
  包括荆小强的父母,都是第一次知道除了铿锵有力的歌曲,一个劲的斗志昂扬以外,还有这样委婉动听的音乐。
  特别是经历了那么时代,所有人都感到生活太沉重了,确实需要更多微笑、更多亮色,更多的温柔和美好。
  特蕾莎的歌声,恰好像一股清泉般注入每个人心田。
  哪怕如曹菲,从小也是以演唱特蕾莎的歌曲起步登台,从此开启自己的舞台演唱生涯。
  只是因为两岸的原因,甚至她这种歌声也的确成为软化钝刀子,从七八十年代冲淡了意志。
  在内地很长时间都被视为小资情调的靡靡之音。
  前些年那种关紧门窗拉上窗帘悄悄听歌跳舞的流氓行为,往往就是她的歌。
  但谁又能挡住对美好的向往呢。
  终究还是随着改开,这一切都登堂入室的成为美好的标签。
  还由此带动了青歌会的通俗歌曲唱法诞生。
  谁都没想到,三十九岁的她这两年已经很少公开露面,竟然会站在这样一位内地歌手的歌声中。
  当然,准确的说这是HK摇滚乐队的演唱会。
  她出现在这里也不违和吧。
  但整个HK八卦还是轰动不已,各种追捧抢拍。
  拍下曹菲激动不已站在特蕾莎面前像个小迷妹的样子,拍下天海希佑也毕恭毕敬的礼貌鞠躬。
  当然,最让媒体们集中火力的,还是荆小强和特蕾莎的面对面。
  不是早就在HK媒体上强力宣扬过吗,有幸站上过大都会歌剧院的华人,第一位是梅兰芳先生,唱戏曲,第二位就是特蕾莎,唱流行歌。
  第三才是荆小强,唱正儿八经的歌剧咏叹调。
  只是前两位靠他们在华人当中的影响力,去展现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
  洋人们也是看个稀奇,更多是表现他们居高临下的包容。
  就像万国来朝的天朝,也会欢迎胡琴羌笛来传唱,但还得是唐诗宋词、天桥下的大鼓跟东来顺的涮羊肉才最地道。
  唯有荆小强才是真正用洋人们推崇的技艺,得到了认可。
  含金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总而言之,这是在世的两位艺术天才会面,是两代艺术巅峰的传承,是才子佳人的惺惺相惜……
  除了那一家酸溜溜的媒体,可以猜到是什么背景。
  其他所有HK媒体,甭管是不是跟娱乐界沾边,几乎都刊登了这一场面。
  连HK人最习惯的各类财经杂志、跑马经,都把两人见面的照片放在头条。
  实在是当荆小强站在特蕾莎面前的时候,周围太群星闪耀了。
  刚刚以东方不败形象反串爆红的布丽姬笑语晏晏,戴着眼镜干瘦的罗泰甫,胡子拉碴的李阿宗,都是满头长发的齐家姐弟,愁眉苦脸的王大卫等等,当然还有专门促成这一大帮右岸歌手来看荆小强的华建。
  跟这帮人相比,内地还最推崇的HK歌手们,都是渣呀。
  没有一个能单打独斗敌得过。
  之前的谭张之争,包括丹尼在内,他们大多都只能局限在情爱之中。
  更基本上都是唱片公司包装出来的偶像类歌手。
  和右岸更有文化底蕴的音乐追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无论特蕾莎还是罗泰甫,在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高度,是那个时候两岸三地都难以企及的。
  当然,右岸把这种歌曲叫做商业民歌。
  跟内地的通俗歌曲金奖选手,在HK这个流行歌曲最发达的地方碰撞上了。
  荆小强算是以一己之力拉动内地通俗音乐,追赶到了这个相提并论的地步。
  但这一刻,他还是忍不住想看看,卧槽,欺负我没小弟吗?
  其实从HK媒体的各种言论上,已经能感觉到,三方打架的局面已经悄然形成了。

第603章 都有一个共同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