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从昨日从刑部离开之时,向张文宣确认了太后去过一趟刑部之后,她便笃信四公主自裁一事,定然与那女人脱不了干系。
      没曾想,今日一早她作为女帝上朝,太后却同时垂帘听政,顿时心生不快。
      只见她强颜笑道:“母后,您怎会在此?”
      太后一听,竟也毫不心虚,语气还装作十分和蔼,笑说道,“昔昔呀,母后看你刚中毒不久,昨日又淋了雨,手上还带着伤痕,身子定然是受不住这些朝廷政务繁杂之事的!不如,你先回去休息,有什么事,母后替你抉择便是。”
      这话众朝臣听了,却也像看戏一般,只要丞相没发话,他们就充耳不闻。
      宫昔昔轻笑道,“母后这话说的,您竟是不知朕芳龄几许?您自己今年贵庚?莫非是糊涂得忘了不成?”
      众朝臣忍俊不禁。倒也是,论精力,四十几岁的老女人如何与十八岁的少女相比?
      女帝言下之意,谁都听得明白。
      那帘帐之后,太后一下子变得脸红脖子粗,气得话说不出来。
      见太后不回话,人又不肯走,但在这文武百官面前,也不好闹得太难看了。
      于是,她又说道,“无妨,母后今日若是想监督儿臣如何理政,便留下来观摩便是。”
      遂,转身面向文武百官。
      “众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众臣之中,丞相李左棠作为文武百官之首,自然是最先开口的。这一点,宫昔昔早已预料到了。
      “陛下,臣有本启奏!”李左堂拱手道。
      “何事?且说来听听!”
      众臣在这时,安静了下来。
      “臣要上奏的是,关于原柱国将军尹世谋逆案。”李左堂微低着头,拱手说道。
      话未落音,却又一边皱眉抬眼,视线密切地观察着宫昔昔听到这句话后的神情。
      虽然宫昔昔心中仍有疑虑,但按照软软所说,尹世已战死,尹家军也焚烧殆尽,原主的心上人也跳崖而亡,在她看来此案早已尘埃落定。不知李左堂再提起此事,是何目的。
      “哦?此案朕略有所闻,只是当时朕尚处于昏迷之中,无法顾及。好在丞相坐镇朝中,指挥兵将,得以平叛。是朕疏忽了,确实该予以奖赏,李爱卿······辛苦!”
      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这虚与委蛇的语气,加上原主的一些若有若无的记忆,好像电视里的皇帝,都是这么演的。
      但她这看似轻飘飘的话,李左堂听了去,却顿时心中发毛。纵使他权势再大,也是依附于皇权之下。
      “陛下!微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当时陛下命在旦夕,太后心急如焚顾不得太多,众位公主更是犹如失去了主心骨啊,朝中一片混乱,若是臣不这么做······”
      朝堂之上,不少党羽亦附和之。
      “是啊陛下,李相实则是为陛下计,为大朔计啊!”
      “丞相此举乃是大义,请陛下嘉奖李相!”
      “······”
      “好了,朕并没有怪罪丞相之意。”
      此时,见这几人喋喋不休,宫昔昔却神情淡漠,威坐于龙椅之上,没有太多情绪。
      李左堂作为一国丞相,且前几年素有摄政之权,又党羽颇多。于他而言,这座皇城的风吹草动,早已时时掌握在他手中。
     &

第16章 大赦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