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刚才那贵人给的金带钩,沉甸甸的,足有上两重,上面还雕着凤纹,做工十分精美,
      这东西不讲做工,就单论黄金的价值,也足够换十贯铜钱的了。
      要把它卖了换饭吃,真是肉疼,不舍得呀!
      李晓明以前曾看过一个考古记录片,战国墓里出土了一件金镶白玉的带钩,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永远禁止出境。
      这件虽然没有镶玉,但若是出现在现代拍卖行里,也必是天价。
      犹豫来犹豫去,唉......古人不想今人事,
      到哪山砍哪柴,卖了换饭吃吧!
      李晓明上午逛街时,曾看见过好几家“压店”和“典铺”,其实就是后来的当铺。
      《后汉书·刘虞传》中有这么一句话:“虞所赉赏,典当胡夷。”
      这讲的是东汉年间的事,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典当行为。
      据此推断,典当行业一定在汉朝之前就有了,说不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到了这个时代,那基本上已经发展成熟了。
      李晓明找了个店面不小的当铺,一番讨价还价后,
      用金带钩换了几疙瘩银子,一贯铜钱、一个破羊皮口袋,一件半新的,丝布掺杂的厚直裾袍。
      粗略一算,最少赔了两成,
      没办法,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生存是第一要务。
      他将七八斤铜钱和直裾长袍塞进羊皮口袋,将银疙瘩揣进怀里贴身装着,
      看看路边有个汤饼店,就走了进去,向老板讨了水,洗洗白白。
      干了一碗羊肉汤饼,嫌不过瘾,又干了一碗鸡肉汤饼,这才心满意足。
      吃饱了饭,连脑子都觉得灵光了不少,
      他心想,如今我是吃饱了,可王吉和一班小兄弟可还在牢里呢,
      那地方可不是人住的,得赶快救他们出来,
      今天偷听了李许和太子说话,心里安稳多了,他假冒县令的事,一直在他心里是块痼疾。
      虽然不知道何时露的馅,但李许和太子知道后,看起来并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只是想利用他。
      而且听那话的意思,作为拉拢条件,还要想办法给自己弄个将军做做,只为能牵制郡守李辉。
      他近期经历了些磨难,也想开了,
      以前本不欲与这些权谋无情之人打交道,但回头想想,
      头上没棵大树罩着,实在是步履艰难,升官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自己本就是大成国的臣民,为太子殿下效力,又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
      况且也不用离开汉复县了,说不定自己升了官,还能顺带着,提拔提拔手下的一帮小兄弟呢!
      等到太子成功登基,他说不定也能混个元勋功臣呢!
      想到这里,不再犹豫,决定直接去找李许或者是太子,
      直接当面认错坦白,把假县令的事摊开了说说,无非就是以后忠诚于你呗!
      他穿越前做营销总时,对项目总也是绝对忠诚,
      每次遇到事都和领导共进退,老领导找到好项目了,也都会第一时间喊上他,
      想必职场官场应该也差求不多。
      掏出一把铜钱,与汤饼店的老板会了钞,出了店门,径直又朝着七宝楼匆匆而去。
      他担心太子和李许已经走了,埋着头只顾赶路,
      心里还在苦苦回忆,成汉的太子李班到底登基成功了没有呀?
      苦思无果,这些小国家的历史人物,除开国皇帝外,谁能把所有人物都记住?
      你便是堵住个北大清华的历史系教授,冷不丁地问他,李班登基成功没有?
      仇池国的开国皇帝的二儿子是谁,保准他也是第一时间懵逼。
      只顾胡思乱想,竟被迎面而来的大汉撞了一个趔趄。
      他心里有事,头也不抬地骂了句,“龟孙,走路不长眼么?”
第162章 冤家路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