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盛事开启 陪游小乙下[1/2页]

大宋行医人 云垂赏竹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考验秦琪演技的时候到了。
      只见他眼神中流露出缅怀之色。
      “那是上元节元夕,弟与拙荆执手赏灯,不经意间,于灯火阑珊处,偶遇契丹公主耶律娘子。
      其一身素裘,姿容秀妍却眼神落寞,弟一时心恸不已,便填出一首青玉案,凭此词与耶律娘子结交为红颜知己。”
      风流洒脱的欧阳修根本不信:“仅此而已?你或许骗得了旁人,须骗不得哥哥我!”
      秦琪演技大爆发。
      他勒住马扼腕叹息:“哥哥有所不知,拙荆善妒,且那耶律娘子亦有夫,弟虽仰慕她,却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
      说罢,他眼神极为萧索,流露出浓浓的失落之意。
      他心中想的是:老子何时才能实验新姿势?唉!心痛!
      风流才子欧阳修感同身受之下,登时信了七八分。
      他风流洒脱不假,但他也是个方正道德之士,当即温言安慰秦琪。
      “小乙莫伤感,不如意事常八九,留下缺憾不足患。至少你与令夫人感情更笃,更让官家因此赐婚,也未尝不是美事。”
      在欧阳修脑补下,他大概已明了赵祯为何要赐婚。
      如此天才,若被那已婚的契丹公主拐跑,赵祯一定不甘心。
      相对此事,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小乙,你赠那契丹公主的青玉案竟能让其倾心不已,可否念来听听?”
      秦琪环顾四周,见此处来往行人不多,未见到三五成群的外地士子,便压低了声音。
      “哥哥注意保密!”
      欧阳修欣然颔首:“小乙先念来听听!”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欧阳修俊目一亮,喃喃念了几遍犹觉不足,索性下马掏出袖中笔囊,将这首词写了下来。
      小乙哥大感头疼:“哥哥千万莫外传!”
      欧阳修坏笑道:“二十坛…不!五十坛御酒!”
      秦琪松了口气:“成交!”
      于是皆大欢喜。
      二人路上这一耽搁,见到赵祯后,小乙哥便挨了老丈人一通数落。
      小乙哥觉得,赵祯愈发不把自己当外人,自己不能这么惯着…好吧,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说说。
      这时代,除了天地,就数人家赵祯最大。
      谁让自己不着急不着慌呢。
      这种事儿,就算放到自己前世…哎呀呀不得了,原来,皇帝赵祯比那些人民公仆仁厚多了!
      他自从给那弃恶从善的陈三郎看过病后,便已想过修《资治通鉴》的全部章程。
      是以,态度诚恳地认过错后,小乙哥便侃侃而谈。
      “官家,修书一事,可由集贤院牵头主导,王太师、陈老先生为主编,薛学士、盛学士辅弼。
      至于史料搜集之事,可由马太公和张知府负责调运真定府藏书,交给集贤院全体官吏进行整理。”
      欧阳修一张俊脸涨得通红。
      他如今恰好在集贤院任馆阁校勘。
      这意味着他将有幸参与此次文坛盛事。
      以他豁达洒脱的性格,他对参政实则并不热衷,而更有志于推行韩昌黎倡导的古文。
      如今,他有机会以古文编史,又焉能不为之激动?
      红光满面的赵祯,与同样踌躇满志的薛奎相视一笑,均认为秦琪所言毫无问题。
      这两年,集贤院的主要工作,正是整理、校勘图书。在马太公不遗余力地帮助之下,陈尧咨政绩斐然。
      因此,集贤院修撰《资治通鉴》,不过是顺势而为。
      无论赵祯还是薛奎,都对马太公的“藏书”有信心。
      他们不知道的是,马太公那些“藏书”,至少有两成都是小乙哥搬运的。
      这就是学霸爱读书的好处,也是小乙哥朝五晚九的主要原因。
      比如《文史通义》,便被小乙哥提前搬运了出来。
      其他许多他整合现代科学后,原创出的各种“集”类书籍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他结合当下时空的情况,原创而出的宋版《国富论》、《古典经济学概论》、《算数论》等。
      此外,真定府书院的上百种教材,虽然收纳了巨人们总结的科学规律和各种定理,但都算是小乙哥原创。
      赵祯笑着将此事实锤:“便依小乙之言。薛卿家和欧阳卿家且归家准备,小乙你留下

第37章 盛事开启 陪游小乙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