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9章 九爷[1/2页]

道门驱邪人 迎风尿一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民间法教盛行之地,多半位于沿海一代。
      其中,以两广地区、福建更胜。
      这些地方,也是信仰繁多。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多数情况,并无固定的信仰,只是见神拜神,遇佛拜佛罢了。
      这些地方的民间法教之中,较为人所知的,便是民茅。
      民茅弟子,多半对外宣称自己是“茅山”弟子,实际上,此“茅”非彼“茅”。
      茅山是道教之中的大派。
      早年间,张道陵张天师,于龙虎山创立正一盟威道,又名“天师道”,设下“正一宗坛”。
      后来,这教派之中根据职位不同,分封不同,也建立了不少的宗坛。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天师道祭酒魏华存的上清宗坛。
      上清宗坛,可以称之为茅山最早的雏形。
      后来,魏华存与天师道闹翻,带领一干教众,反出天师道,自立成门派。
      这便是茅山的由来。
      但是,论起北茅,为人所熟知的,是“三茅真君”。
      这里需要捋一下魏华存魏夫人的上清宗坛,与三茅真君的关系。
      魏华存反出天师道,创立茅山之后,与一干教众,其中有一位众人耳熟能详的道门大成者,便是陶弘景。
      他们被称之为茅山祖师。
      但是为何,提起茅山,大众会误以为是三茅真君创立的?
      实际上,茅山所在之地,最早三茅真君修行之地。
      而三茅真君修行之时,道教并未成立。
      简单点说,老子李耳,被封为道祖,但他所在的年代,乃是春秋战国时期。
      后世东汉,一直到张道陵张天师,创立道教之后,这才奉老子李耳为教主。
      所以,三茅真君同样如此。
      早年间在修炼之时,道教并未完全确立,但道教没有确立,不代表修炼体系并不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魏华存、陶弘景等人反出天师道后,奉“三茅真君”为祖师的原因。
      道教沿袭的是道家的思想,却又脱胎于道家之外。
      一个教派,要想流传千古,就必须要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便是老子、老庄、列子、三茅真君所带来的。
      天师道后来平定内部动荡,改正一宗坛,为万法宗坛。
      而茅山上清宗之中,后世有不少道门大成宗师,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便是葛洪。
      葛洪,又名“抱朴子”,他在南方修行,并传承留下香火,被后世称之为“南茅”。
      而魏华存和陶弘景的茅山,则被称为“北茅”。
      葛洪乃是道门大成宗师,其留下的道门九字真言,为后世最多人知晓。
      北茅和南茅的关系,梳理清楚后,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非道门所承认的民间法教,民茅。
      民茅的创始人,最早也是道教弟子。
      但所修炼的术法神通,并不仅存于道门术法,同时也吸收了大量黑巫、萨满、鬼蛊等各种民间术法。
   

第99章 九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