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三十九章 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1/2页]

我在大学当校长 想要上岸的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7点档的新闻节目后,加上各大媒体的弹窗推送,一连串的信息轰炸之下,光华大学国家实验室批准立项的事情直接出圈了。
      在微博、微信、知乎上,都能看到相关的讨论。
      以现代科技时代传播的速度,经过一晚上的发酵,说举国皆知太夸张了,但至少有上亿人都知道这个事情。
      翌日,早晨。
      光华大学,会议室里。
      “经理事会决议,【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为任弘教授,副主任为陈冲教授、方浩森教授。”
      “【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为我本人,副主任为赵永教授。”
      “以及这两个国家实验室将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
      “特聘陈冲教授、方浩森教授为光子材料与应用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
      “特聘任弘教授为光子技术与半导体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
      “特聘赵永教授为真空轨道技术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
      陈灏望着四人,笑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至于什么理事会决议,当然是客套话。
      这次两个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豪华阵容哪怕是他都没想到的,好在理事会的那些大佬只是挂名的,实验室的运行还是由他说了算。
      至于学术委员会,这个也不用担心,
      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更多是在实验室的建设方向、研究内容、人才培养、开放课题的审批、成果评价等方面。
      至于实验室日常,还是由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管理。
      至于首席科学家主要是全面负责相关研究方向的项目组织实施,赋予其充分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使用自主权、科研团队组建权等。
      在我国,首席科学家的头衔不是职称,简单说就是一个科研课题的总负责人或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首席科学家也并不是只有一个,双首席也是一些大的科研课题组里常见的。
      “我没意见。”任弘教授摇摇头。
      “我也没意见。”赵永教授也紧随其后。
      任弘、赵永二人已经接受了档案调到光华大学这个事实,毕竟也不一定是坏事。
      起码在光芯、真空超级高铁这两个领域中,光华大学是行业的领头羊。
      方浩森和陈冲两人更不用提,从青椒到国家实验室的主任、首席科学家,节省了十几二十年的资历积累,已经很满足了。
      倒是陈冲提了一点意见。
      “校长,既然我们要开始筹建国家实验室,那是不是要开始扩招科研人员了?”陈冲想了想说道。
      “这是自然,”陈灏点点头,“不光要扩招科研人员,而且也要修建新的实验室大楼。”
      目前的几个实验室都是研究所,一栋建筑也就只能容纳五六个常规实验室。
      既然要筹建国家爱实验室,现有的规格已经不够了,要修建新的“实验室大楼”。
      说是“实验室大楼”,其实更像是科研中心。
      “建新的大楼?”任弘皱了皱眉头,“校长,我们光芯研究中心这里就不用了吧?目前的大楼才刚启用不久,而且闲置空间还有一些。”
      赵永也附和道:“超级高铁这里也一样。”
      倒是方浩森和陈冲对视一眼,没有出声。
     

第七百三十九章 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