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零五章 大明之独立宣言[2/2页]

春回大明朝 木允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获得书院老师学生的支持,本来就代表着士绅中间有强大的主战派。陕西这种地方的士绅绝大多数都是靠土地,而且不是那种超级大地主,毕竟这个时代的陕西干旱,真正的良田数量有限。
      所以越是这样的地主,越是顽固的舍命不舍财。
      别说现在根本没有直面战争,红巾军距离他们遥远,就是到了崇祯末年,孙传庭仅仅动了部分陕西地主的利益,就被后者背后下了阴手。
      他的确是被逼出战。
      逼他的是崇祯。
      但崇祯逼他是因为一个陕西籍御史在忽悠崇祯。
      而这个陕西籍御史忽悠崇祯,就是因为孙传庭在陕西面对糜烂的局势,不得不向士绅下手激怒了他们。
      都那时候了这些家伙还舍命不舍财!
      更别说现在了。
      山东,河南,甚至北直隶都开始倾向于会盟,那是因为他们直面战争,他们不抵抗就是被灭,抵抗就是掏空钱袋,僵持还要面对百姓逃亡,甚至不断出现的民变,这种情况下索性通过会盟来一场决断,最后失败也算认命,毕竟还能保住一部分财富,总比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连命都丢掉要划算。
      但陕西不一样。
      土财主们没有遭遇任何直接的威胁,地理上又是最适合固守的,除了土地又没有别的财富,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几个顶级世家会选择投降。
      但构成士绅基础的绝大多数地主们,都是顽固的抵抗分子。
      现在有冯从吾带着,半推半就吧。
      至于独立……
      不破釜沉舟,谁肯血战到底,老秦人还是很有血性的。
      “拿来!”
      冯从吾向旁边一伸手。
      旁边书院老师周淑远立刻将一份早就写好的东西递给他,冯从吾直接对着面前那些聚集的百姓宣读……
      这是告天下书。
      或者也可以说是大明版的独立宣言。
      好吧,就是这个性质。
      而其中第一条,就让百姓们一片欢呼。
      “废故明诸藩之藩田以归百姓!”
      冯从吾高喊着。
      可怜的藩王们在惨遭逼捐,停俸禄,限制地租之后,终于等到了最后一击,剥夺他们的所有田产,既然已经不承认大明了,现在要建立大同国了,当然也不会再承认这些藩王。既然不承认这些藩王,那当然也不承认他们的特权,藩王田产全部分给百姓,不过实际上肯定不是百姓,那些士绅会像饿狼般一拥而上瓜分掉的。
      这些年他们一直在侵占藩田,包括藩王管业的庄头,也在和士绅勾结瓜分田产。
      藩王府收回。
      所有在陕西的藩王全部驱逐出境,让他们离开陕西爱找谁找谁。
      实际上也没多少,就一个秦王一个韩王一个肃王,韩王封地平凉,此外肃王在兰州。
      现在统统赶出陕西。
      分他们的地,分他们的房子,分他们的商铺,就连秦王府都改做大同国元老院。
      对,就是元老院。
      议事会太低端,未来的大同国一切权力归元老院,元老由各县乡贤会推选,乡贤由乡老推选,乡老就是所有村庄的管理者,这样从乡老,乡贤,再到元老院组成大同国权力体系。地方官员由乡贤会任命,元老院任命执政官,执政官提名各部官员,军队指挥权归元老院,但具体由兵部负责调动。
      大同国一切需尊奉圣贤之道,也就是儒家典籍。
      不过这是一个很宽泛的东西,具体如何肯定不是一份宣言能解决,还得接下来元老院继续商议。
      但原则就是复古,全面恢复周礼。
      宣读完告天下书的冯从吾,捧着这东西首先递到了刘四科面前……
      “健庵公,请签名!”
      他说道。
      “这,这如何使得?”
      刘四科就跟被从床底下拖出的黎元洪般哭着说道。
      “快签名!”
      惠世扬高喊着。
      “快签名!”
      “签名!”
      ……
      学生们一片吼声。
      刘四科拿着笔,战战兢兢的看着,旁边一个耆老很不耐烦的催了他一声,他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那个耆老迫不及待的拽过,紧接着龙飞凤舞般也签上自己的名字。剩下的耆老们一个个传递,在百姓们的注视下不断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快所有耆老完成签名,无一拒绝的。
      冯从吾带着激动,重新捧起这份告天下书。
      “某在此宣布,大同国建立,天下大同之期不远矣!天下大同,儒教昌盛!”
      他高喊道。
      “天下大同,儒教昌盛!”
      “天下大同,儒教昌盛!”
      ……

第四零五章 大明之独立宣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