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的汗,却也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终于找到了那个山洞,顺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快步走进山洞,刚刚还热火朝天的气温逐渐变得凉爽了不少,隐隐的凉意浓重起来。
杨月往里面走,就看见了自然结冰的泉水凝在岩壁上,泉水晶莹透亮,能看见岩壁的颜色和青苔,杨月从家里拿了温度计,虽然也曾怀疑这年代的温度计对零摄氏度以下是不是能测量精准,但还是把温度计放好。
杨月待了一会儿,感受了一会儿山洞里的温度,又看了看温度计,已经是零下七度。
杨月不太确定这个山洞是不是恒温,如果是恒温,恒温的温度在零下多少度?
零下七度是不行的,做雪糕的冷库怎么也要零下二十度左右,这个温度达不到要求。
杨月想着这些的时候,觉得越发冷了,看了一眼温度计,这会儿温度已经掉到了零下十度。
现在的整个温度都在下降,杨月却不敢离开,要对这边掌控温度,杨月需要自己查看,只是太冷了,杨月待了一会儿就觉得全身都在打颤,眼见温度到了零下十三度,温度却不往下降了。
零下十三度和零下二十度有着天壤之别,首先这样的温度是不合格的,不过温度一直在降,之前老师也说过晚上的温度会最低,所以还要再等等。
零下十五度,杨月穿着半袖的粗布衬衫,早已经冻得不行,她受不了的走出山洞,迎上了外边的大太阳,鼻子痒痒的,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杨月皱了皱眉,告诉自己下次一定带个棉衣过来,不然肯定会在这里把自己冻僵了。
里面的温度杨月暂时不能确定,等着确定了温度,杨月还要去镇上买些模具,还有配方问题,这几天她要赶紧确定和解决,杨月在外边暖和的差不多了,就去看了一眼里面的温度计,依旧是零下十五度左右。
她倒是没着急,这不是最热的中午吗?
那到了晚上呢?
杨月需要亲自考察,等到能确定这边的温度了,会有更多的事儿等着他去做。
晚一点的时候,杨月才回了杨家,山路崎岖,杨月一深一浅的走着,走到树林里的时候,树木遮蔽着阳光,杨月又打了两个喷嚏,杨月感觉鼻腔里干干的,也痒痒的,怕是要冻着了。
这还没做雪糕呢!就冻着了,这小身板子真不行,以后还要加强锻炼才行。
杨月回到家看见从盒子镇回来的杨承义,杨承义看见杨月回来了很是高兴,“月月,你回来了?我把米和面都买回了,还有棒子面,我都买了一点,才花了三块钱,够咱们家吃一段时间的了。”
这一趟去镇上,杨承义不仅找到了上次去的公安局,还找到了好几个工厂,还有卖粮食、布匹、成衣的地方,还有国营的大商场,镇上最近还在盖体育场,还有很多很多的设施,都是他之前没见过的。
杨承义觉得才刚刚改革开放,镇上好像就大变样了。
杨月看着她大哥一脸兴奋的表情,心里也高兴,“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盒子镇已经开始领跑了,我们这边距离京城并不远,虽然试点并不在我我们这边,而是在南方,但是京城都在建设,我们这边是所有好政策受惠最早的村镇。”
杨承义之前没去镇上,通过两次去盒子镇,杨承义觉得杨月说的是对的。
杨承义和杨月聊了两句,杨承义去忙地里的活儿了。
杨月忍不住的一直在打喷嚏,杨月捏了捏鼻子,心里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要感冒,好在就真的没有在打喷嚏了。
虽然回去的晚了,但是家里还是给她留了饭。
终于可以不用吃红薯了,杨月吃着粗粮,忽然就听到了外边响起了救命声,杨月听到救命声走出去,正好刘秀也走了出去,正好看见对面的李家三嫂子。
李家三嫂子头上急的全是汗,一双手紧张的攥着拳头,看着杨月和刘秀喊起来,“小虎的手卡住了,箱子太重我搬不动,家里人都去地里了,你们帮我一下好不好?”
李三媳妇白着一张脸看着杨月和刘秀,眼眶发红,手脚发抖。
杨月知道小虎是李三媳妇刚刚生下没多久的孩子,李三媳妇是李家不受待见的儿媳妇,就因为结婚五年都没有动静,这不今年终于生了一个男孩,婆家都乐坏了,李三媳妇终于摆脱了“不会下蛋的母鸡”这个名头。
她什么也不用做,每天就把小虎照顾好就行,没想到小虎今天不小心把手伸到了柜子下面,这小手伸进去就收不回来了,她在家急了半天,去隔壁王家找人没人,只能来找杨家帮忙。
杨月和刘秀跟着跑去了李家,还没进去就听到了婴孩的哭喊声,声音撕心裂肺的,杨月和刘秀听着哭喊声都有些受不了,更别说李三媳妇这个当妈的。
第七十七章 研究新项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