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 器械奇才蒲元(下)[2/2页]

三国之纵横大汉 闲游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连续发射十矢,基本符合了军队的使用诉求,而且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适宜在大范围内携带作战。
      但是,由于研制出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还没有大规模列装于军队中。诸葛亮见浦沅在这方便很有才能,于是想让他再改进一下,使弓弩的威力更加的强大。
      蒲元接过‘诸葛连弩左右观察了一番,双眼闪出欣喜的神色,当下也不理会诸葛亮等人。直接坐在地上,细细地研究了起来。
      诸葛亮看着蒲元大大的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这玩意看起来简单,制作起来非常的麻烦。诸葛亮当时制造这‘连弩的时候,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其制造出来。
      而蒲元只是用了几盏茶的功夫,就将他长时间的研究成果,连续拆了三遍,又装了三遍。就向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简单。
      良久,蒲元起身语破惊天的说道:“这玩意做的比较精巧,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只要给浦元三天的时间,浦元即可将其改良为一弩五十发,不但不减少射程,反而可加十至二十步射程。”
      诸葛亮听蒲元如此一说,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太牛逼了。若是真的可以向蒲元所说的那样,连弩兵的威力足足可以提升好几个档次。到那时就有必要重新组编一队特种部队,各个佩带连弩,以连弩作为武器,到时那连弩一定会成为刘勋军的标志之一。
      如果有人现在注意诸葛亮的眼睛,一定会发现此时他看蒲元的双眼,冒着精光。
      诸葛亮知道蒲元是一个非常想得到他人赏识的人,不然蒲元也不会毛遂自荐的向伊藉推荐自己,担任学院的总设计师,从而显示自己的本事。
      一想到这里,诸葛亮就马上向蒲元下达了招贤令,他说道:“蒲兄弟,汝一身技艺如此精湛。何不为国家出力,为大汉子民效力。吾主‘左将军、荆州牧仁义无双,爱民如子。如果汝可投入吾主帐下,为吾主效力,定可发挥你一平生所学。”
      蒲元听了诸葛亮这一番话,神情又立刻黯然下来。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道:“非蒲元不愿为大汉效力,而是在世人眼中均的这一身本领都是投机取巧,无一人赏识。空有一身本领而不能用,只能做一些小巧的玩物来度日。可悲啊,可悲啊。”
      蒲元的语气中充满不甘和无奈,但更多的还是不解。不解世人为何如此愚昧,只是盲目的相信‘圣人之言,而不相信这事实存在的真理。
      诸葛亮也感到了蒲元心中的不甘,对于他的情况也十分的同情。在他的眼里儒家学说制内有余,御外不足。对与后世的各个朝代危害相当的大,其中有利的却是少之又少。
      而蒲元的发明如果没有孔孟之道的压迫。绝对可以造福着千秋万代的中华百姓。就连现代的长江三峡水电站、黄河小峡水电站、黄河乌金峡水电站等等这些发电的原理,都是从蒲元所发明的水车机械原理上所引发出来的。
      只是在汉朝,别人一点也不尊重蒲元的发明,导致这些利国利民的魂宝消失与世间。
      诸葛亮知晓蒲元现在缺的就是一个人的支持与鼓励。他拍了拍蒲元的肩膀鼓励道:“蒲兄弟,别灰心。无论别人怎么看你,在我诸葛亮的眼中,你的本领不亚于孔孟二人。他们的本事最多只能让人明白事理,而你的本事却可以造福万民。世人都说你一身所学是投机取巧,那你就更要努力,用实际来证明你的本能,是可以让天下百姓生活的更好,可以让他们过的更幸福。让世人知道你学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真正造福与民的本领。”
      蒲元听了诸葛亮鼓励的话语,双眼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目光。他对着诸葛亮恭敬的拜道:“蒲元谢过先生教诲,日后一定用自己的本领多做对百姓,有利之事。”
      诸葛亮见蒲元的双眼充满了自信,在次说道:“不知蒲兄对我的提议如何?孔明可以敢担保吾主一定不会亏待你,一定让你的本领得到合理的重用。”
      蒲元本就想投入一方诸侯的帐下,让自己的本领有所发挥,而且他还听说,刘勋立志匡扶大汉,很重视贤才,故而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并没有半点疑义,他点头道:“蒲元求之不得。”
      诸葛亮听到后,高兴万分,当即任命蒲元为器械从事,专门负责制作兵器器械,并报请刘勋批准。
      转眼间已到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春天,各地的诸侯那是蠢蠢欲动……

第116章 器械奇才蒲元(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