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七章黄河水清,圣人现世[2/2页]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笑看风云再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师长也是的,干嘛不早将这拼音字母,传授给武曌。”
      “武曌,你如此聪慧,这书籍之上还有这些字母的发音,为父相信,这些字母肯定难不倒你的。”
      武士彟的称赞,让武曌很是受用。
      大师姐的面子可不能丢,自学也得赶紧学啊!
      接下来,让武士彟和夫人头疼的事情开始了。
      武曌在长安城待了一年,竟然养成了极其严重的挑食习惯。
      以前喜欢吃的食物,如今非常厌食。
      更让武士彟和夫人头疼的是,没几日时间,竟然达到了,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的境界。
      眼看着小丫头日益消瘦,武士彟夫妇那叫一个着急上火。
      武士彟自然知道原因所在,要怪,只能怪武曌在长安城的膳食太好了。
      没有办法,身为父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受罪吧。
      武士彟夫妇决定,正元节一过,便让夫人带领武曌,返回长安城。
      正元节,是大唐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此时的爆竹,并不是后世的鞭炮。
      而是人们点燃篝火,燃烧竹节,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
      屠苏酒,酒里面撒上花椒等左料,代表着一种温暖和祝福。
      亏欠李根甚多的李世民,第一次离开皇宫,在庄园陪李根度过了正元节前的除岁夜。
      整个庄园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
      学生们已经放假回家,待到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过后,方才继续授课。
      既然是除岁夜,自然是要守岁的。
      众人围绕着篝火,丫鬟们在红袖和添香的带领下,载歌载舞。
      现如今,庄园里的丫鬟,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远超外面,精神生活同样也走在时代的前列。
      长安城内的晨钟响起。
      “根儿,为父要去参加大朝会了。”
      “好,父亲快去吧,大朝会结束,就在府里好好补一觉。”
      太极宫。
      显德殿里。
      文武百官,和身在长安城的所有官员,齐聚一堂。
      从五品以下官员,一年也就这一次踏足朝堂的机会,那就是大朝会。
      换上崭新龙袍的李世民,和一身凤袍的长孙皇后。
      携手往踏足显德殿。
      所有官员,今日也是一身崭新的官服,就连冠冕也都是新的。
      大朝会,不容马虎。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房玄龄,杜如晦,率领文武百官,恭敬的施礼参拜。
      “众卿,平身!”
      “多谢陛下。”
      大朝会,不议国事。
      和后世过年拜年的性质有所相同。
      官员参拜完毕后,各国使节也开始步入显德殿参拜。
      这些使节,同时会代表各自国家或部落,向陛下和皇后娘娘送上贺礼。
      好听点叫贺礼,说白了就是保护费。
      对此,李世民自然一一笑纳。
      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那就是展示会。
      李世民会将近年来,大唐所有最新制作的武器,生产,生活等物质,给各国使节展示一番。
      而且,心情高兴的时候,还会对他们大加赏赐。
      今年不同往年!
      李世民从李根口中得知,如此将自己先进的武器,生产和生活物质,赠送异国他族。
      无遗与养虎为患!
      有诸多白眼狼,你将他养肥以后。
      他吃饱了,掉过头来就咬你。
      李世民对此深以为然。
      因此,印刷术,制盐法,曲辕犁,鹅毛笔,黑板,千里眼,雪地飞行器,甚至是已经种满大唐南北的红薯。
      李世民都下旨,不许出现在展示会上。
      展示会结束以后,李世民便让众官员各自回府了。
      李世民则和长孙皇后踏足立政殿。
      接受众妃嫔和皇子公主的参拜。
      众多皇子都已经开始长大。
      李世民举目望去,唯独没有,对他帮助最大的大皇子。
      李世民心中是何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
      上元节过后。
      长安城便有了春天的气息。
      袁天罡和李淳风笃定,今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光景。
      李世民特意下诏,让百姓们春耕过后,合理安排红薯和粮食的种植。
      毕竟长期食用红薯,也不是长久之计。
      生红薯吃多了,容易生蛔虫。
      熟红薯吃多了,更是一言难尽。
      显德殿里,嘣嘣嘣嘣的漏气声,让李世民也伤透了脑筋。
      噪音大不说,污染还挺严重。
      空气里都是那种,怪怪的味道。
      让人不敢大口吸气。
      时间进入了,二月。
      一辆马车,往庄园的方向而来。
      坐在躺椅上,手持千里眼举目远眺的长乐,第一个发现了那辆马车。
      赶车的人,长乐不认识。
      突然一道熟悉的身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而且她也手持千里眼,往庄园门口眺望。
      长乐开心的挥舞着小手。
      对面也开心的挥舞着小手。
      “王玄策,席君买。你们的大师姐回来了。”
      此时李根正在学院授课。
      长乐一声高呼。
      王玄策和席君买,快步来到庄园门口。
      武曌开心的爬上马车。
      “母亲,乐乐姐还有二位师弟,在门口迎接武曌呢!”
      “福伯,让马车快点。”
      “好嘞!”
      管家福伯,挥舞着马鞭,马车瞬间加快了速度。
      “乐乐姐,乐乐姐……”
      马车在庄园门口百步距离停下,因为管家看到了御赐金匾,自然不敢无礼。
      武曌跳下马车,欢喜的往门口跑去。
      “武曌妹妹,武曌妹妹……”
      两个小丫头在一起待了一年时间,早已经有了姐妹情谊。
      “武曌妹妹,你瘦了这么多,哥哥看到肯定会心疼的。”
      “玄策,君买。见过大师姐!”
      原本武曌听到长乐的话,委屈的鼻子酸酸的。
      如今看到二位师弟行礼。
      那自然要摆出大师姐的阵仗来。
      “二位师弟,免礼!”
      “这几个月大师姐不在,你们可有好好学习课业?有没有惹师长生气?”
      武曌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身后的母亲杨氏抿嘴偷笑。
      “回大师姐的话,我们每日不敢懈怠,更不敢惹师长生气。”
      “好,既然如此,师姐也就放心了。”
      “乐乐姐,二位师弟,这是武曌的母亲,以后母亲就会住在长安城的府邸里。”
      长乐,王玄策和席君买,自然很有礼貌的,见过了武曌的母亲。
      一声声伯母,让杨氏非常开心。
      “伯母,武曌。咱们赶紧回家,进屋叙话!”
      “嗯。”
      武曌欢喜的点点头。
      众人往庄园走去。
      门口的护卫,看到武曌也微笑着打招呼。
      “爷爷,爷爷……”
      武曌看到李渊,甜甜的声音在李渊耳边响起。
      “好,回来就好。你这丫头,咋瘦成这样,春梅,春兰,赶紧做一大桌子好吃的,给武曌补补身子。”
      武曌闻言,开心的眼睛都眯缝了起来。
      众人在屋里坐定。
      丫鬟将茶水奉上。
      很快李根便和孔大师联袂而来。
      “师长……”
      武曌开心的站起身来。
      “回来了,回来就好。”
      李根满脸都是笑意。
      武曌将母亲介绍给李根,李根自然称呼一声伯母,以礼相待。
      武曌的母亲杨氏,李根可是非常清楚的。
      这也是一位奇女子。
      自幼聪慧,并且信奉佛教。
      不肯早嫁,直到四十四岁,方才嫁给武士彟。
      如此举动。
      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骇人听闻之举。
      偏偏杨氏所育三个女儿,个个聪慧过人。
      午膳准备的非常丰盛。
      李根虽然嘴上没说武曌瘦了许多,可是行动证明,他确实看出来了。
      李根不停的,为武曌夹她喜欢吃的肉菜。
      欢喜的小丫头,吃了个肚子滚圆。
      “难怪老爷夸赞,蓝田侯这里膳食特别美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武曌这孩子,在这里算是享福了,回到荆州,那是什么膳食都难以下咽。”
      午膳过后,杨氏看着双手抚摸小肚肚的女儿,微笑着开口说道。
      “伯母若是一个人在长安城,住的冷清,不妨在庄园里住下。”
      “最近刚刚修缮了一排房屋,伯母随便挑选最好的房间。”
      李根的话,让杨氏格外感到惊喜。
      “若是如此,那真是太好了,武曌还不谢谢蓝田侯。”
      “多谢师长,让武曌母女能在一起。”
      杨氏和武曌重新选了一间房屋,长乐也跟着凑热闹,非要搬到隔壁去。
      李根心疼自己的妹妹,对她乃是百依百顺。
      ………
      三月初三,这一日,春光明媚,万里无云。
      阳光照耀着春明门,街道上,行人惬意的享受这美好的暖阳。
      一匹骏马奔驰着驶入春明门。
      “喜报,喜报……”
      “宿国公程将军,大破东突厥,突利可汗被生擒,缴获武器和弓箭十万,战马十万匹,牛羊和生活物质难以计数……”
      “喜报,喜报……”
      “宿国公程将军,大破东突厥,突利可汗被生擒……”
      整条街道上的行人,都静止了下来。
      只有传信兵的声音,不停在回荡着。
      “陛下!陛下!陛下!”
      短暂的震惊过后,众人发出震彻云霄的呐喊和欢呼。
      早朝尚未散去。
      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和欢呼,惊动了显德殿里的李世民和文武百官。
      “陛下,好像是喜报传来。”
      门口的禁卫军开口启奏道。
      李世民闻言,激动的握紧了拳头。
      这一日,他等了很久了。
      从大军出征之日起,他每日每夜,不在期盼着喜报传来。
      传信兵,一路畅通无阻,直奔显德殿外。
      传信兵,翻身下马,拾阶而上,很快抵达显德殿门口。
      喜报被送到李世民手中。
      李世民仔细铺展开来,低头仔细观看,瞬间便龙颜大悦了起来。
      “众卿,东征大军,生擒突利狗贼,剿灭东突厥骑兵八万,剩余两万多骑兵投降我军。”
      “缴获武器盔甲和弓箭十万,战马十万,黄金白银数十车,牛羊等生活物质不计其数……”
      “如今大军正在凯旋而归,突利则被知节亲自押解会长安城……”
      呼!
      呼!
      呼!
      整个显德殿瞬间沸腾了起来。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众卿,朕当与众卿同喜,与长安城子民同喜,与大唐百万百姓同喜!”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百官们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激动的脸红脖子粗。
      突然,外面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陛下,好像是金光门方向,又有喜报传来。”
      李世民闻言,彻底坐不住了。
      “众卿,随朕移步显德殿外!”
      李世民一挥衣袖,率先大步往显德殿外而去。
      李世民已经预感到了,今日很有可能是双喜临门。
      金光门,做为长安城的西中门,乃是波斯和胡商的必经之门。
      进入金光门不远处,便是西市场。
      传信兵,从金光门踏马入城。
      “喜报,喜报……”
      “征西大将军李靖,率领大军大破西突厥,生擒颉利可汗,斩杀敌军十万,缴获武器和战马各十万……”
      呼!
      整个西市场周边的百姓,都彻底疯狂了起来。
      每一场胜仗,都是最有力的强心剂。
      更何况,诸多百姓的亲属,也有出征之人。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呐喊和欢呼,与东市场周边,遥相呼应。
      越来越多的百姓,拥挤到长安城各条街道上。
      “陛下,陛下,陛下!”
      “大胜,大胜,大胜!”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听着这振奋人心,让人热血沸腾的呐喊和欢呼。
      众人都是激动的颤抖不已!
      胜了。
      大胜归来了!
      百姓们之所以如此激动的欢呼,因为就在两年前。
      颉利狗贼和突利狗贼,曾经率领二十万骑兵,兵临长安城下。
      当时若不是陛下艺高人胆大,率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几乎是单兵赴会。
      冷静沉着的痛斥颉利狗贼和突利狗贼,敢踏进长安城试试。
      李世民的沉着冷静,反而唬住了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和二人,在渭水河畔斩白马,定契约。
      事后更是送上了大量金银财宝,才让二人满意而归。
      没办法,那个时候的李世民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
      整个长安城人心尚未稳定,内忧外患之下,李世民不能不暂且隐忍下来。
      传信兵,一路畅通无阻,直奔皇宫。
      在禁卫军的示意下,传信兵,一拍马背,直奔显德殿而来。
      看到陛下和文武百官,就在殿外等候。
      传信兵,翻身下马,将喜报呈上。
      “赏,重赏,今日二位传信兵,皆有重赏。”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打开喜报。
      随即便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众卿,从此以后,世间再无东西突厥,不管是漠北还是草原,那片广袤的土地,尽皆属于朕的大唐所有。”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百官的激动之情,不亚于李世民。
      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今日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如何能不令人激动。
      “众卿,今日乃是举国同庆之日,传朕口谕,解除宵禁三日。”
      “众卿,今日当与朕,移步朱雀大街,与百姓们一同欢庆。”
      “陛下圣明!”
      李世民命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长孙皇后也被传诏而来。
      文武百官人人都坐在马背上。
      跟随在天子座驾后面。
      ……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主
      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乘坐天子座驾,还未出朱雀门。
      便看到朱雀大街上,百姓们正在载歌载舞的庆祝。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因为百姓们表演的,正是李世民最为喜欢的《秦王破阵乐》。
      要说起这《秦王破阵乐》,不得不提起李世民的当年勇。
      篇幅太长,咱们长话短说。
      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方有了《秦王破阵乐》的雏形。
      后来李世民登基称帝,命李百药,魏征等人再次填词,李世民自己也亲自上阵,终成流芳千古之歌舞。
      后来唐朝的诸多宫廷歌舞,均出自《秦王破阵乐》演变而来。
      “陛下,陛下,陛下!”
      “大胜,大胜,大胜!”
      朱雀大街上,载歌载舞的百姓们,看到天子座驾,齐齐高呼起来。
      李世民激动的,在天子座驾上,站起身来。
      “征东大军和征西大军,尽皆大胜而归,朕和你们一样,心情激动。”
      “即日起,长安城解除宵禁三日。”
      “所有凯旋归来的将士,皆有重赏,若是有人此战牺牲或重伤,朕,不会让将士们的血白流,不会让家中的老人无人赡养,妻儿无人照顾。”
      “所有安抚决策,不日将会布告天下。”
      李世民眼泪热泪,激动的开口说道。
      有战争,就有流血和牺牲。
      不是每个人都像程咬金和尉迟恭那样神勇。
      “陛下,陛下,陛下!”
      乌拉拉,朱雀大街,一片片的百姓跪倒在地。
      “大唐的子民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wa

第一百五十七章黄河水清,圣人现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