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五章从此君王不早朝,李承乾打开秦王所留第三个锦囊[1/2页]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笑看风云再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世民,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问题,恕皇兄无法回答。”
      李孝恭话音落地。
      李道宗接着开口说道。
      “臣弟,也实在难以抉择……”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
      李孝恭和李道宗,如此言语,完全在李世民意料之中。
      做为李唐宗室,李孝恭和李道宗二人,确实理应如此。
      “陛下,另立太子之事,正如岑相所言,此事非同小可。”
      “陛下,皇后娘娘。不知太子殿下,可曾知晓此事?”
      “还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先抚慰好太子殿下,再做商议。”
      “毕竟,太子殿下的进步,文武百官们,有目共睹。”
      房玄龄终于开口说话了,也选择了一个最为合适和恰当的时机。
      “玄龄言之有理,朕和皇后,会亲自和承乾谈一谈的。”
      “好吧,今日之事,不可让外人得知,众卿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李世民话音落地,众人纷纷起身,施礼告退。
      “二郎,为何不将袁天罡遗书,告知他们?”
      “观音婢,不可说,不可说啊……袁天罡此举已经属于泄露天机。咱们自家人的事情,自家人知道即可了,何必让全天下尽知。”
      长孙皇后闻言点点头,李世民所言,确实也有道理。
      袁天罡遗书,大多数都是皇家里的事情,事关诸皇子和公主。
      确实不宜让外人得知。
      “来人,传太子……”
      “算了,朕和皇后去东宫一趟吧。”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上天子座驾,直达东宫门口。
      李承乾听闻父皇和母后前来东宫,立即出来迎接。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李世民更是难得的拉住李承乾的手,和长孙皇后一起,三人并肩往东宫而去。
      被父皇牵手的感觉,让李承乾非常意外。
      我可是自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情。
      没曾想,到了这个年纪,终于得偿所愿。
      “都退下吧……”
      进入宫殿之内,李世民立即喝退了所有内侍和宫女。
      李承乾瞬间明悟。
      父皇和母后,这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情,要跟自己单独说。
      “父皇,母后……”
      “您请喝茶!”
      内侍和宫女尽数退下,李承乾亲自斟茶倒水。
      面对如此孝心可嘉的太子,李世民端起茶杯,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观音婢,还是你来说吧……”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手,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长孙皇后闻言,点点头,注视着李承乾开口说道。
      “承乾,父皇和母后今日前来,是有要事要跟你商量。”
      “母后,您言重了。儿臣自幼听从父皇和母后教诲。”
      “父皇和母后的话,儿臣唯命是从。”
      听了李承乾的话,长孙皇后心里突然有些不好受。
      是啊!
      从小到大,承乾向来是最乖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言听计从。
      自己唯一一次动手打他,还是因为称心的事情。
      这次前往轮台城,得知称心在轮台城学院,传授曲艺之道,而且颇受学生们的喜欢和称赞。
      长孙皇后还是非常欣慰的,如此,也不枉自己当年求情,留下称心的性命。
      长孙皇后突然眼眶泛红。
      “承乾,父皇和母后,要让你受委屈了……”
      “父皇和母后,心里也不好受。”
      “可是,为了大局,为了天下,为了诸多皇子和公主,为了不再上演一幕幕悲剧……”
      “父皇和母后,不得不做出一件,让承乾伤心的决定……”
      晶莹的泪花,从长孙皇后脸颊滚落下来。
      对着自己的嫡长子,说出这样的话。
      而且面前还是自己非常疼爱的嫡长子,长孙皇后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母后,您莫要伤心……”
      “母后,看到您掉眼泪,承乾的心,都要碎了……”
      呼!
      李承乾一开口,更是让长孙皇后泪如雨下。
      就连李世民也叹息一声,不忍直视面前的李承乾。
      “承乾,要怨就怨母后吧,不关你父皇的事情……”
      “是母后主张,让承乾不再……”
      “母后,儿臣知道,儿臣都知道,父皇和母后今日前来,是为了另立太子之事吧?”
      李承乾话音落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都愣住了。
      “承乾,你从而得知?父皇和母后有此打算?”
      李世民算是不打自招了,原本李世民打算此事,自己做一位好人呢!
      让长孙皇后开口,亲自给承乾挑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没曾想李承乾竟然能够未卜先知,让李世民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此乃他和长孙皇后的意思。
      “父皇,母后……您们稍等片刻,儿臣去取大哥的锦囊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注视着李承乾往书房而去,二人尽皆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又是大哥?
      莫非这一切,也尽在秦王掌握之中不成?
      很快,李承乾便手持一个锦囊,返回宫殿之内。
      “父皇,母后……”
      “这是大哥留下的最后一个锦囊……现在可以打开看看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往锦囊上看去。
      【父皇和母后,欲要另立太子可开启】
      当着父皇和母后的面,李承乾亲自拆开了锦囊。
      和前两个锦囊一样。
      里面依然是两封信。
      一封是留给承乾的,一封自然是转交父皇和母后的。
      李承乾,将转交父皇和母后的信,恭敬的交到父皇手中。
      李承乾看到父皇和母后,齐齐低头去看书信。
      自己也低头查勘,大哥留给自己的书信。
      一时间,宫殿里面一片安静。
      “父皇,母后……”
      “当您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必是有了另立太子之意。”
      “父皇,母后……”
      “承乾进步很大,若是仓促更换太子,怕是要惹群臣非议,对大局颇有不利……”
      “暂且还是莫要做此打算了,尽管父皇和母后,意欲立儿臣为太子,儿臣暂且也回不去长安城。”
      “一是,因为那速度极快的交通工具,尚未成功。”
      “二是,兕子,稚奴,还有诸多弟妹的顽疾,需要在轮台城治疗,才有奇效。”
      “三是,确定承乾的太子之位,可以让诸皇子更加安分,不会再有其它念想……”
      “即日起,五年之内,儿臣可完成一切事宜,包括大食和波斯的十年之期……”
      “父皇,母后。暂且让承乾继续担任太子吧,待儿臣返回长安城后,将轮台城交给承乾打理。”
      “这几年,就让承乾好好锻炼一下,治国理政,平天下之道,毕竟儿臣留给他的轮台城,乃是整个大唐最为富饶之地。”
      长孙皇后看到这里,热泪夺眶而出。
      轮台城?
      若是承乾未来主管轮台城,确实是一个最为美好的结果。
      轮台城的富饶和美丽,眼下已经远超国都长安。
      就连李世民,也是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想必承乾也会心满意足的。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手,二人继续低头往下面看去。
      “父皇,母后。虽然轮台城一行,父皇身体的顽疾,得以根本的医治,但是此顽疾想要彻底痊愈,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儿臣以为,父皇最好不要再问朝政国事了,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每日天不亮就上朝,对身体尤为不佳。”
      “一切交给承乾打理,即能锻炼承乾治国理政的能力,也能让父皇好好调理身体。”
      “闲暇时间,找几位赋闲在家的老臣打打麻将,到了父皇这个年纪,修身养性尤为重要……”
      “母后的气疾已经完全痊愈,今生不会再复发了,母后是这个世上最伟大的母后,虽然儿臣不是母后所生,但是能感受到母后对儿臣和吉祥,茹怡以及长安的关心和爱……”
      “父皇,母后,上元节过后,便让青雀他们,连同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一起来轮台城吧。”
      “…………”
      这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既欣喜又感动。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完书信,抬头向承乾看去。
      却发现,李承乾也已经激动的,热泪盈眶了。
      “承乾

第二百一十五章从此君王不早朝,李承乾打开秦王所留第三个锦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