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 《猫论》与杨士奇[2/2页]

重生大明万岁爷 寒梅惊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道:“不醉不归的话还是别说了,你少喝点,免得老母亲担心。”
      杨士奇哈哈大笑起来,目光中含有泪花。
      过了年,自己便三十六岁了。
      一岁丧父,随母亲漂泊四方。
      六岁时,母亲改嫁罗性,自己改姓罗。
      因在罗家祭祖时,自己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认为自己有志气,便恢复了杨姓,支持自己读书。
      后来,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
      没有任何依靠的自己,只能带着老母亲,教书为生。
      虽然也曾当过地方教谕,但因丢失了学印,不得不带母亲逃跑,游走于湖北、湖南两地避难。
      人不怕苦,怕的是看不到苦有尽头。
      杨士奇清楚,《猫论》一出,自己必有出头之日。
      丁谨举起酒碗,笑道:“杨塾师,汉阳知县王叔英与翰林学士方孝孺乃是至交,而王叔英又极为看重你的才华。过了年,便是建文元年,皇上必然会下令修撰《明太祖实录》,王知县已经向上推荐了你。我想,用不了多久,你便会进入京城。”
      杨士奇含笑道:“若真如此,当谢王原采。”
      “只谢王知县吗?我呢?”
      “自当感谢,哈哈。”
      两人在破旧的学堂之中,放声大笑。
      腊月中旬,北平燕王府。
      朱棣是疯癫了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总在外面装疯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冬泳不算冷,上岸不换衣服的话,会冻死人的。
      装疯卖傻可以,但万一过了头,把命丢了,就不划算了。
      所以朱高炽等人,安排燕王护卫将朱棣绑了起来,抬回了燕王府,虽然偶尔会出去闹街,但毕竟次数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躲在家里装疯了。
      前段时间,朱棣收到了宁王朱权的来信,信中将朱权离开京师之前,与朱允?傻摹暗钪卸浴苯彩隽顺隼矗?娼胫扉Γ?莞霾畈欢啵?褪粘“伞
      朱棣躲在屋子的一角,身上披着被子,瑟瑟发抖地看着门口,在门口的动静消失之后,便止住颤抖。
      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朱高炽代表朱棣,答应平安,新军之策入三卫,稳住了燕王三卫,也赢得了时间。
      只不过朱高炽没想到的是,新军之策可不只是“政策篇”,还有“思想篇”。
      朱允?傻囊馑己苊靼祝?热荒忝鞘┬辛恕靶戮??摺保?墙邮堋熬?冶ü??次掖竺魃胶印钡乃枷虢逃??彩抢硭?比坏氖隆
      于是,一批儒家学士进驻各卫所。
      这些人忠君报国的思想十分扎实,搞个思想教育,弄个文化宣传,完全不在话下。只不过朱允?晌?饲炕?枷虢逃?Ч???庑┤寮已?炕?艘恍┲氐惆樟恕
      如要培养士卒“不怕吃苦,顽强作战”的意志;培养士卒为家、为国,为大明,“千里杀敌、马革裹尸”的信仰;培养士卒“燕然勒功,封狼居胥”的理想……
      朱棣清楚,如今的燕王三卫,虽然还带着“燕王”二字,但俨然成为了朱允?傻那妆?蓝印
      三卫出操之前,必宣誓忠于朝廷,忠于建文,忠于大明,训整之后,必高呼“为国杀敌,死而不惧”的口号,就连士卒睡觉之前,都要喊一嗓子“成新军,卫我山河”的话。
      纵然是那些燕王老兵、老将,也渐渐疏远燕王府。
      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朱棣顿时哆嗦起来。
      门开了,朱高炽走了进来,掩上门,走到朱棣近前,跪在地上,拿出了一本小册子,递给朱棣道:“父王,京城传来消息,道衍师父入了翰林院。这《猫论》,便是皇上为任用道衍师父所写之策,也名《大明人才论》。”
      朱棣停止了颤抖,涣散的目光逐渐凝实,深深看着朱高炽,问道:“道衍师父入了翰林院?”
      朱高炽悲伤地点了点头,说道:“千真万确。”
      朱棣嘴角颤动,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说道:“这不是真的!道衍师父与本王情深义重,是本王心腹,本王与他交往十多年,这点如何不知!”
      朱高炽叹息道:“内情儿臣不知,但事实便是如此。从宁王叔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皇上很可能早已预见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父王,我们……低头吧!”
      朱棣将头靠在墙上,呵呵笑了起来。
      曾无数次,自己梦想接过父亲朱元璋手中的权印,坐在至高无上的皇位之上,发号施令,御极大明!
      可梦想,终究要被现实敲碎吗?
      朱允?桑
      自己的好侄子!
      他是一个有手段的人,是一个能力的人,看样子,也是一个称职的帝王!
      只是,让自己低头臣服!
      不甘心!
      “父王,大哥。”
      朱高煦闯入房中,带着一阵寒风,喊出了一句令朱棣、朱高炽悚然的话:
      “道衍师父回来了!”

第四十一章 《猫论》与杨士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