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五章 皇家中央钱庄[1/2页]

重生大明万岁爷 寒梅惊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支柱,若是支柱倒了,国家这座宫殿基本也就完了。
      对于财政问题,古人是有着深刻认识的,只不过大家多是儒家弟子,文人嘛,都要脸,总把钱财、利润挂在嘴边,那和商人那种没品的人有啥区别?
      就因为文人好面子,害了无数人。
      一个受害者,就是朱允?伞
      朱允?上胍?币桓雒骶??倏睾么竺髡馑揖拗郏??睬宄??恳幌钫?叩耐瞥觯?急匦胗衅涓?从胍谰荩?匦敕?系毕鹿?椤
      老马主义最精髓的四个字,不就是实事求是?
      《资本论》没看懂不要紧,这四个字学会了就行,帝王嘛,不可能事事躬亲,顶层设计就好,具体执行与完善,还是要靠官吏。
      为了这些官吏能整明白,朱允?上肟纯辞懊娓鞲龀??墓攀椋?急敢怨盼???菩行碌牟普?邸
      可谁知历史上的各位兄弟,都耻于言利,羞于提及,导致财政管理方面的学说只是“只言片语”,鲜有专门论述财政的言论。
      也不是没人专门说过这个问题,历史上第一个大声喊出理财的家伙,是“佛菩萨也劝他不转”的拗相公王安石,这个宋代猛人认为经济出了问题,那是“理财未得其道”,并公开宣扬,不理财,无以成“圣君贤臣”。
      朱允?缮钊胙芯抗?醢彩?摹安患痈扯??米恪保?坏貌凰担?飧霾幌丛瑁?肷矶际鞘?拥募一镉凶偶???暗难酃猓????诤笫溃??杂杏梦渲?亍
      不加赋而国用足,不是一句虚妄之言,它是后世国家财政推崇与遵循的基本原则。简单来理解,就是在不改变税率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总量,继而提升国家税收。
      可以说在某个程度上,朱允?伤淙幻挥泻俺觥安患痈扯??米恪钡目诤牛??桃到饨?⒋俳??选⒗┐笫止ぷ鞣坏染俅耄?际恰白龃蟊?钡乃嘉???⒉恍枰?谋渌笆栈?迹?谎?梢栽黾铀笆铡
      只是王安石不认识老马与老恩,对经济问题思考的又太过简单了一些,只去刺激商业、刺激官僚资本,做大经济,却没想到当时田产兼并已是无药可救,百姓没有剩余资本,肚子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能指望拿百姓去拉动内需?
      大饼弄出来了,百姓不买单,这不就泡沫了?
      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好看是好看,可它一触即破……
      对于财政来源问题,王安石是有着清醒认识的,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用后世的话解释,就是税收取之于百姓,用之于百姓。
      很多朝廷,都践行了前半句话——取之于民,至于后半句话,一言难尽……
      税收是取之于民的最关键手段,至于是学商鞅行重税,还是学孔子“敛从其薄”,这就需要看情况了
      可无论什么时候,在财政支出方面,这些思想家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
      量入为出。
      《管子》云:“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主张“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唐代杨炎主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量入为出,几乎成为了每个朝廷户部的基本理念。
      可问题是,量入为出也需要结合实际。
      大明自推行革新之后,不仅释放了百姓生产积极性,还将官田、免税田、藩王田、道僧田等等纳为征税对象,其结果便是户部税银的大幅增长。
      别看现在黄子澄为难,不愿意出钱,实际上户部的钱多得是,甚至连夏税银都没有花完,这种守财奴式的财政,并不合适。
      过多财富积累在国库,看似不错,实则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聚敛过多,资金的不流通,导致社会财富下降;再比如冗费,有了钱,却没有计划好怎么花,遇到什么事,就支出一点,一些完全没必要的支出不断出现。
      理想的朝廷朝政,应该是收支平衡,多花一点不碍事,少花一点也不碍事,但绝不能存一大堆,不花了……
      眼下正是商业发展的好机会,朝廷不花钱,如何刺激商品流通,如何购置百姓余粮,如何促进消费?
      朱允?扇险娴囟曰谱映蔚热怂档溃骸盎Р恐?疲?峙涞玫保?娇捎欣?诖缶帧k拮急该??浚?栽俗魉?瑁?岢瞿甓纫?皆に悖?Р亢瞬榘压兀?栽に阄?伎亓?靠?В?憧慈绾危俊
      黄子澄思索良久,又与卓敬、夏元吉商议一番,最终道:“臣以为可行,只是若不合理之银两所请,户部将予以驳回。”
      朱允?汕宄?谱映问堑P幕Р咳ɡ?月洌?阃反鹩Φ溃骸罢馐亲匀唬?舨祷刂?笃湓偬岢觯?山桓赌诟笥氤?⒐惨椋?艋Р

第二百八十五章 皇家中央钱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