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层,董煜正在解题。
这一层还是一个老先生出题,题目算是目前为止董煜觉得做的最顺手的了。因为这老先生出的题目竟然是一道策论题目。
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大而化之,什么都能往里面填的策论题目。
治水。
从古至今,治水都是头等大事。各种方略、策论更是多如繁星。原主当年为了科考,光是治水的策论,都背下来不下二十篇。
再加上董煜本身来自后世,哪怕是高中生水平理论知识,拿到这个时候,也是可以让人耳目一新的。
零陵府内,有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是为斑竹河,因为河流两侧多斑竹林而得名。这条大河既是零陵府最重要的水源也是交通要道。
每一任零陵府知府的头等大事都是保证斑竹河河道畅通,加固河堤。只要斑竹河稳了,零陵府也就稳了。
第七层的题目,就是跟斑竹河有关。斑竹河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雨季的时候会有决堤的危险。这些年只能不停地加固河堤,但是效果不大。题目就是问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董煜倒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心思,而是中规中矩的将前人的经验归纳总结了一下,然后写成了一篇五百来字的策论。
倒不是他不想展示一下,实在是这斑竹河的情况他都不清楚,信口开河终究是写不出来什么实在的东西,倒不如依着前人的经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全都写完之后,他又觉得有些太过四平八稳,想了想又添了一段。
全都写完之后,他将文章拿给出题的老者,静静等着。
老者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毕竟加起来有五六百字,老者看的很是慢。大概是用了十来分钟,他才抬起头,对董煜说道:“前面当时四平八稳,不过最后你给的方略,倒是有些意思,自己想的?”
“回前辈的话,是晚生自己想的。不过晚上毕竟没有去斑竹河看过,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能根据经验自己写,若有对的对方,还望前辈莫怪。”
董煜小心翼翼的回道。
“想法挺好的,我这一关,你通过了。”
董煜闻言大喜,跟老者告别之后,上到了第八层。这第八层是最后一关了,只要通过了,他就全通所有题目,登顶文士塔。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难免就有些激动。
但是离开第七层的董煜却没有发现,那老者此时也是很是高兴。看着董煜策论最后一段,不停地说着什么。
其实董煜最后给的法子,也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只不过别人不敢想罢了。既然斑竹河雨季有决堤的风险,加固河堤又作用不大,那就堵不如疏呗。
堵不如疏四个字写出来简单,怎么做到最难。但是董煜也有办法,反正他就动动笔,不用考虑这么多。
零陵府一共十三县,最北部是临湖县,最南部是山阳县。只需要挖一条人工河,自临湖县起,连通斑竹河,至山阳县止即可。
这样一来,借着斑竹河的水量,可以将整个零陵府南北连通,既方便了交通,也方便沿河灌溉,也不用担心斑竹河会决堤。
不光如此,挖河的淤泥堆在河流两侧,肯定能够获得不少肥田,对于零陵府的粮食产量也是大有裨益的。
不光如此,董煜还根据自己对零陵府的了解,在策论中建议,将府内所有水系都链接到一起。再之后将零陵府内的水系,再与跟长沙釜、襄阳府、桂岭府、南海府等周边几个府的水系连接到一起,使得大齐整个西南境,水网链接。
&nbs
第9章 第八层的题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