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
童子试开考的时候。
鼓山书院全体出动,送李林等九个参加童子试的学生。
来之前,董煜已经看了一下几个人的属性,最低的文采值都达到了八百点,有五成左右的几率能够通过童子试。最高的则是老阳孤,文采值直接超过了三千点,系统判定这位不光能够通过童子试,还有八成的几率成为案首。
也就是童子试的第一名。
董煜对此很是心热。
以老阳孤的天赋加上书院的各种加成,只要中途不夭折,说不定老阳孤能够给他考一个六魁首回来。
这可比三元及第刺激多了。
参加童子试的九个学生,全都自信满满。
虽然读书的时间不长,但是临近考试一个月的时候,他们可是拿着前十年的真题刷了好几遍。董煜还通过系统花了十两黄金搞来了五年模拟题给他们做。
题海战术的训练之下,每个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要说文采、学识,除了老阳孤三人之外,剩下的人还差点。但是要说应试能力,董煜觉得他的学生吊打这一届所有的考生。
甚至于,董煜自认为,九个学生,最起码有八成的把握全都考上。
考棚就设在县衙旁,负责核验的衙役们让一个个核验的考生脱光了衣服检查是否有夹带作弊的情况。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明年董煜等人参加乡试的时候,哪怕是秋天也得被拔的干干净净。
有辱斯文?
那没办法。
几个孩子排队,董煜四人跟着。
考生考试是需要有人作保的。一个秀才可以为五个考生作保。不少穷酸秀才就靠着每年给人作保,也能年入一二十两银子。
当然,若是丁等及以上的书院的学生,则不必如此,只需要有书院作保即可。
明德书院现在还是莫等,所以需要董煜等人给孩子们作保。
九人验明正身,便各自进了考棚。
前朝的时候,童子试虽然也考数场,可是第一场考过之后,便可以直接去参加府试,通过之后便是童生。再之后是院试,等过了院试,便可以称一声秀才公了。
可如今却是不一样,童子试想要通过,必须考完所有的场次,然后统一排名,根据各地考生数量不同,取不同数量的通过者,参加府试。
大齐童子试一共考五场,分别是经义默写、时文创作、作诗、策论以及算学。
这里面对孩子们来说,最难的是经义默写和算学。
剩下三项倒是无所谓,毕竟是童子试,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考,除了少数天才之外,很少有写的出彩的。
董煜对自己的学生之所以有信心,也是因为这一点。
经义默写自不必说了,作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好青年,在这一块他可太熟了。
背诵全文并默写,背出来就抄,默写不出来就抄,有错别字就抄。
再加上书院的各种加成,可以说董煜的学生,可能没什么文采,可能很是木讷,但是要说经义默写,那真的是提笔就来。
至于算学,就更不用说了。
董煜敢拍着胸脯说,整个大齐没有人比他更懂怎么教数学。
就这么自信。
此时,自信的董煜正搓着手站在考棚不远处,垫着脚往里面张望。
“重光兄,你不用紧张。”孙山见状笑了一下。
&
第85章 童子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