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率领龙象师,启程来到蒲河对岸,查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以及对岸的军营后,才下令安营扎寨。
让龙象师据河而守,防止辽东军突袭。
营帐搭建成功后,李廷和赵云、蒋良二人,商议完收集船只、木板、绳索的事情后,就让二人下去准备。
蒋良却站在那里犹豫了一会,还是躬身道:
“启禀主公,粮饷只够半月之用了,请主公早作打算。”
“知道了。”
李廷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几万人的钱粮,必须要有稳定的渠道。
弄一点吃一段时间,绝不是长久之计。
可如何才能解决钱粮渠道呢?
他盯着地图,就陷入了沉思。
玄菟郡虽辖一郡五县,有六城,但却只有1594户,人口只有43163人。
即便这个年代的统计不精确,也绝对不会超过5万人。
可以说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这么少的人,如何能养活两万多大军?
必须要想办法增加人口。
可如何增加人口呢?
这里气候寒冷,每年一到七八月份,就开始降温。
九十月份就开始下雪,要到来年三四月份,天气才会回温。
农作物都只能种一季,谁愿意移民来这里呢?
除非送地送房子,才有流民愿意来这里安家。
送地送房子?
李廷想到这里,眼睛就亮了起来。
不妨在这里建设新农村。
由官府先一个村,一个村的统一盖好房子,修好路,开垦好荒地。
而后就用送地送房子的口号,吸引流民过来安家。
只要地有人耕种了,就有了粮食和税收,前期的投资就可以慢慢的收回来。
可前期的投资哪里来呢?这可是一笔巨额的费用。
就在他陷入沉思时,刘颖带着秋蝉,将晚饭送了过来。
刘颖见他看着舆图发呆,就小声呼唤:“李郎……”
“嗯。”
李廷回过神来,拿起筷子就开始吃饭,不过脑子里却依旧在想着钱的事情。
刘颖和秋蝉二人,站在一边伺候着。
直到他吃完了,才将碗筷收拾走。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
火红的夕阳,染红了天空,将蒲河水映射得波光粼粼。
公孙康得知李廷的大军,在对岸安营扎寨后,亲率太史慈、柳毅二将,登上?望台,俯视着李廷的大营。
三四万辅军,再加上后勤部、龙象军,人数也高达四五万人。
营寨连绵不绝,营内人影婆娑。
公孙康得到的消息,是李廷率五万大军前来。
此刻见大营内的情况,估计有四五万人,也就没有疑心李廷已经分兵。
由于李廷是突然崛起的新秀,再加上公孙康身在东北,而且处在割据状态,因此信息不畅,对李廷了解也非常有限。
他看了一圈大营后,对太史慈二人道:
“李廷就是刘虞的马前卒,必须要予以消灭,二位将军可有什么好的计谋?”
太史慈虽投奔来了辽东,但通过近半年多的观察和了解,觉得公孙度刚愎自用,且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
第024章 两难选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