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夏自古以来,每朝每代,主流思想都在不断的斗争着,不管是哪种思想,都想主宰这个天下。
      从春秋到战国,从战国到秦汉,从未中断过。
      春秋的百家争鸣,到了战国只剩下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道家、纵横家等等。
      秦朝的法家,没能治理好当时的天下,结果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到汉武帝时,为了长久的统治,接受了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开始愚民抑商。
      从此这种思想,就成了华夏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不管是哪朝哪代,主宰天下的皇帝,还是坐镇一方的高官,以及所有政治家们,都是如此。
      皇帝希望所有百姓都是傻子,只要知道种田吃饭就行。
      士族豪绅为了自身利益和地位,将知识牢牢握在手中。
      他们都是一个个,寄生在百姓身上的吸血鬼。
      百姓越愚昧,他们就越好剥削,也越好统治。
      若是天下百姓都能识文断字,都能用脑子思考问题了。
      他们还如何吸血,如何糊弄,如何统治?
      他们觉得到了那时,就是天下的灾难。
      孔子大佬提倡的有教无类,开启民智的祖训,被后辈子孙抛弃的干干净净。
      这就导致后来的变革越来越艰难。
      汉唐原本开启了机械理科的金手指,结果被儒家以奇技淫巧给灭了
      宋明原本开资本殖民主义的金手指,结果又被儒家仁义礼智信给掐断了。
      李廷作为现代人,没有资格批评儒家的忠孝礼信。
      但却不想用那一套思想来统治,只想打造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法制社会制度。
      他不想吸血,所以不怕百姓聪明。
      之所以改革,打算成立警察厅、审判厅,就是为了以后的法制社会做准备。
      田畴虽算的上一个治世干才,但思想还是儒家灌输的。
      他可以富民强国,但骨子里还是继承了愚民抑商的思想。
      这让李廷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现在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和儒家思想产生根本矛盾。
      若是等产生了根本矛盾,而且不可调和时,会发生什么后果?
      那些所谓的人才,是跟着自己的思想改变?还是会誓死抵抗?
      李廷越想越想发展教育,推广简体字,白话文,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
      将来统治天下,还是要用自己培养的人才。
      他此时意识到了,如果将筹建教育厅,推广教育的事情,交给田畴的话,恐怕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只能自己亲自主持推广。
      他打算先将小学课本编写出来,而后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再说。
      虽小学课本具体内容,现在都忘记的干干净净了。
      但大概的框架还是记得的。
      目前他只打算普及语文、数学、品德。
      小学语文无外乎拼音和初级文字。
      数学无外乎就是一些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
      得先编辑一部字典,将现在所有的繁体字,翻译成简体字,将汉语词典中的3500个常用字,先编辑出来。
      这又是一个旁人无法替代,工作量大的任务。
      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啊。
    &n

第033章 人稀兵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