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楚王听完了方源的话,无奈的笑了笑。
      方源在他面前搬出晋悼公的故事,一来是替易霖与成玉解围,二来也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有了晋悼公的例子珠玉在前,如果他再逆势而为,岂不是成了瓦石难当的昏君?
      魏绛上书陈述自己处罚扬干的过错,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忠贞与贤能,也成全了晋悼公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的声名。
      如今方源进谏,也是同样的道理。
      方源见状问道:“大王现在还要处罚易先生与成将军吗?”
      他摇头道:“方先生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寡人如何能不听从您的劝告呢。就依您所言,寡人不会再追究他们的过错了。”
      楚王将易霖与成玉重新请回座位,自己则走上了主座。
      而随着楚王落座,很快宴会厅中便迎来了一群怀抱着各式各样小型乐器的乐工。
      他们当中,有的口含竽管,有的手捧木瑟,还有的则抬着兽皮鼓。
      而在这群乐工之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一位须发皆白怀抱古琴的老者。
      老者在大厅正中停步,很快,军士便抬着一块平整灰白的石英石放在他的面前。
      老者就将怀中古琴摆放在石英岩上,席地而坐。
      他闭眼合目,手掌微抬,只见指尖一拨,大厅之内响起古韵古声,耳边似有高山流水,若闻鸟语花香。
      琴声已现,瑟音渐响。
      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位身着绛紫长裙、脸蒙薄纱的女子舞动着长袖翩翩起舞。
      在琴瑟和弦中,舞女朱唇微启,轻灵之声融入其中。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抚长剑兮玉珥,?锵鸣兮琳琅。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瑶席兮玉?,盍将把兮琼芳。
      (精美的瑶席玉?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扬?①廪怨模?杌航谫獍哺琛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陈竽瑟兮浩倡。
      (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楚地的方言与秦音不同,方源虽然可以猜出歌女唱的大概率是《楚辞》中的曲目。
      但却无法分辨出到底是哪一首。
      因此,他只能求助于身边人。
      谁知他一扭头,竟然发现易霖不知何时坐到了他的身边。
      易霖见方源看他,竟然像是会读心术一般率先开口道。
      “楚地方言晦涩难懂,方先生听不懂也属正常。这是《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平时百姓们祭祀他的时候,经常会唱这一首。”
      方源闻言笑着道谢:“感谢易先生指点迷津。”
      易霖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小事而已。我听说方先生此番出秦,是打算四处求道?”
      方源点头道:“难道易先生有什么可以传授我的道理吗?”
      易霖很随意的从方源面前的果盘里揪出一个柑橘,一边慢条斯理的剥着橘子皮,一边回答道。
      “从前有个神射手叫做甘蝇。只要他拉满弓,走兽便趴下,飞鸟就会落地。
      他有个弟子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
      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可以谈射箭的事。
      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
      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也不眨一眨眼。
      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
      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东西能像看大东西一样,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
      于是纪昌用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望这只虱子。
      十来天后,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
      到三年之后,大得像车轮一样。
      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
      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
      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
      飞卫说:你已经得到本领了。”
      方源闻言正色拜道:“您是打算告诉我,求道其实不必远去他乡,而是需要从小处做起,悉心观察吗?”
      易霖没有理会方源的问话,而是掰开一瓣橘子放到嘴里,咀嚼下咽后说道。
      “当初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儒学,一个爱好兵法。
      爱好儒学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
      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相同,却被贫困所窘迫。
      他们羡慕施家的富有,便去施家请教谋求功名利禄的方法。
      施家的两个儿子把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父子。
      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

第46章 坐怀不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