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章 我永远站在你这边[2/2页]

顾绊焉寻 未曾有希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2.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人们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从事任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⑵根据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思想,在判案中应该始终坚持重证据,慎判断的原则。
      ⑶无锡知县在审理屠户尤葫芦被杀案中,颠倒了证据和判断的关系,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苏、熊二人作了错判,造成了冤案。
      ⑷苏州知府况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发现罪证不实后,经过实地察看和私访,找到了真正的凶手娄阿鼠。正确的判决来自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据此,况钟平反了苏、熊冤案,惩办了凶手娄阿鼠。
      3.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能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材料来源同上)
      ⑴.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⑵.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⑶.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3.⑴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都采取了唯心主义立场,都主张意识或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但贝克莱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感觉看作是决定世界一切的本体、本原,采取主观唯心主义立场;而黑格尔则把某种客观化的“绝对精神”作为决定一切的本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⑵材料2中表达了笛卡儿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采取的二元论立场。哲学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由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独立的本原构成的,二元论是不彻底的,往往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⑶材料3中斯宾诺莎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作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斯宾诺莎在物质与精神、思维的关系上,在承认物质第一性的同时,却没有强调精神、思维的能动作用,而把思维仅仅看作是物质实体的一个被动的属性,陷入旧唯物主义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此外,他把一个抽象的物质实体作为世界的本原,也难以解释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
      4.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第27章 我永远站在你这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