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齐山听他语气平淡,倒也不含怨气,道:“若不是小王爷不依不挠,我早该把你请出来了。”
      唐庸不置可否,问道:“齐大人把我叫过来,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齐山却不直接答他,将手中的书向他递过来。
      唐庸接过一看,却是《潭州府志》。
      唐庸随意翻看了几页道:“齐大人这是何意?”
      齐山道:“请唐公子翻到我刚才读的几页。”
      “洪武三年,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迁入民二十万。“
      “洪武五年,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迁入民八万。”
      “洪武六年,自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迁入民十五万……”
      唐庸翻看了府志,果然如齐山所言,潭州府前后竟有一百多万人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而“洪武”正是大明开国年号,只是仍他不明白齐山说这些有什么意图。
      齐山看了他一眼,继续道:“元朝末年,潭州府有人口五百四十多万,而到了大明洪武二年,潭州府人口仅剩八十万,唐公子,你以为是何缘由。”
      往往朝代更迭伴随的都是战火连连,流血漂橹。
      铁蹄之下,受苦的却往往是百姓,只是没想到潭州府百姓在这场战火中竟有近九成丧命。
      唐庸前世生活在太平盛世,不过对战争的惨烈也并非一无所知。
      此刻心情沉重,不由得黯然叹道:“战火无情,恐怖如斯。潭州府的百姓的确受苦了。”
      齐山听了,忽然冷笑道:“战火无情?想不到才过两百年,竟然没几个人记得那暴君的恶行了。”
      唐庸愣道:“难道那些百姓不是在战乱中丧生的?”
      齐山并不答他的话,却说起了元朝末年,群雄争霸的一段往事。
      元朝统一中原后倒行逆施,苛待百姓,不过二世而天下义军四起,竞相反抗。
      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后,当时中原土地只剩下实力最为强劲的两支队伍。
      一支便是由本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领,另一支则由汉王陈友谅掌控。
      两股势力争战多年,最终在鄱阳湖决一死战。
      汉王陈友谅统军六十万,巨舰无数,船坚炮利。朱元璋全军不过二十万,船舰之数更是远远少于汉王,军中士兵也多为北方人,不识水性。
      因此前几战,朱元璋军队折损大半,而他也几乎命丧鄱阳湖。
      而汉王军队中在这些胜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一个出身于潭州府湘县的人,名叫齐易。
      齐易文韬武略,惊世之才,不仅给汉王供应了源源不断的粮草,更组建了一支由潭州人士组成的八万人队伍。
      这支队伍所向披靡,又熟识水性,在鄱阳湖大战中打得朱元璋狼狈不堪,几次陷入死地。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几场胜仗下来汉王骄矜大意,大船又转挪不便,竟被朱元璋趁着夜色派出无数堆满火油硝石的小船夜袭。
      刹那间火光冲天,无数战舰陷于火海之中,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汉王转移之中,被追兵赶上,自刎而亡。

第八十六章 不败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