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数出五十块,却没有给吕同志,而是递上一张纸。
      “我还能赖你的不成?”吕同志提笔就写。
      “那可不一定,买定离手,卖家没责任,我这个帮忙的就更没有责任了。
      像你这种赖上门来的,还有什么事干不出?”
      “你,你不要乱说,如果凳子没问题,我才不会上门来找你。”
      元妮收了收据,把钱递给吕同志,“凳子没问题,这是明代四足鼓凳,之所以看起来新,是因为保存得当,你想看木头,不能从面上看。”
      “那从哪里看?”
      姥爷忍不住了,“当然是从里面看。”
      他走上前,双手一拍凳面,也不知用了什么巧劲,刚才还完整的圆凳,就散开变成了四条腿和一个凳子面。
      明代红木家具,完全使用榫卯结构,不用一点胶,不打一根钉。
      姥爷手脚利索,接住了凳子面,元妮则拿起凳子腿。
      “这,你是怎么拆开的?”吕同志被惊呆了。
      “这你别管,你不是要看木头吗?从这里看。”元妮指着凳子腿的榫卯部分,让吕同志看。
      榫卯部分不上漆,能真实反映木料的情况。
      这个凳子,是用上好黄花梨木做的,虽百年却不腐朽,只是颜色变得暗沉,特别有层次感。
      看到榫卯结构的凸起部分,吕同志只觉得脑袋轰轰响,她不懂古红木家具,只是觉得凳子太新,又不相信元妮的眼光,这才上门找麻烦。
      可是,从元妮指点的位置看去,木料凸显出来的色泽和层次,十分符合姨夫说过的明代家具特征。
      难道,这两个凳子竟然是真的?
      在这一瞬间,后悔的情绪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她就不该不懂装懂,鸡蛋里挑骨头。
      要知道,明代红木家具,在这个穷乡僻壤卖不上价钱,可在大城市那些识货的人眼中,可是很值钱的。
      吕同志记得很清楚,姨夫曾经说过,有喜好老红木的有钱人,曾出过三百块,就为了收购一个品相好的红木凳。
      什么叫品相好?
      自然是像眼前这红木凳一样,完整,新崭崭的。
      吕同志呆若木鸡,后悔不已。
      元妮冷眼看着,“钱都拿到手了,你咋还不走啊?”
      “我,我,我不要钱了,你把凳子给我吧?”吕同志脸皮也是真厚,伸手就想去抢红木凳。
      她反应奇快,如果红木凳是真的,一对的价格比单个更高,她只要花五十块钱,就能以小博大,赚到好几百。
      “做梦呢?”元妮伸手,啪的一声,就打到了吕同志手上。
      如果不是看在顾超的面子上,元妮就会找机会,自己掏钱买下这对红木圆凳了。
      毕竟,这对凳子可是大头那里,唯二的真货。
      陈家人瞪大了眼睛,这下子他们也看出来了,并不是元妮看走了眼,而是这姓吕的不识货。
      姥爷得意洋洋,哼唱着红灯记,然后慢悠悠地把圆凳装了回去。
      大舅舅则打开门,冷冰冰的对吕同志说道,“钱,你都拿到手了,快走吧。”

第44章 是真是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