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仿佛是想通了什么,但又不是很具体。
      陈凡隐隐觉得,以后还会跟凤凰与巨龟打交道,这就代表着,图腾并未彻底消失!
      而重新唤醒图腾的关键,可能就是四灵图腾!
      风轻云淡,太阳已经开始下山。
      他这时候才注意到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图腾柱碎片,其中没有信仰之力。
      “相公,你怎么样?”
      豆等人赶来,关切地检查他。
      “刚才做了个噩梦,现在没事了。”
      陈凡摆摆手,然后指着碎片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是姬三十他们送来的图腾柱,刚才你没醒的时候突然破碎,然后就成这样了。”
      “哦?”
      自己炸开的?难道是因为四灵图腾?
      算了,不管那么多。
      他取出神龙部落的图腾柱,将碎片吸收后才看向四周。
      但是没看到他想找的人。
      “豆,你去找大器师,让他立刻到家里找我。”
      “嗯。”
      ......
      别墅门口。
      摆放着一架重型投石机。
      陈凡带着几人正围着观看,这玩意的高度达到了十五米,像一只远古巨兽,非常恐怖。
      作为历史系学霸,陈凡对投石机也有一定的了解。
      这是一种依靠杠杆原理进行攻击和防守的重武器,被连续使用了一千多年才被淘汰。
      投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类似跷跷板)
      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
      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
      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
      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投石机的发展过程就反映了华夏军备力量的演变。
      华夏成型最早的投石机出现于战国时期。
      《三国志袁绍传》:“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这里的霹雳车就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
      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
      (当时的‘炮字是石字旁,不是火字旁:?)
      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上,需250人施放。
      这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弹弓,但已经有不俗的杀伤力。
      唐朝与高句丽作战时使用的投石机能抛出300多斤的石料,对高句丽的木制城栅造成重创。
      在宋代出现支架可以旋转的投石机,更为灵活,称为旋风炮。
      人力投石机延续了很多年,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费时费力,而且人员配合不能出差错。
      战争时往往只能发射一轮,无法成为决定性武器。
      所以后来出现了弹力投石机。
      依靠弓弦的弹力来抛射,除了发射大型箭也可以发射石弹,可以说是一种大型弩箭。
      这种机械在当时称作床弩或弩炮。
      但因为工艺不成熟,故障率很高,所以华夏很少使用,反而是古罗马比较钟爱。
      再后来就有了扭力投石机。
      是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
第201章 投石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