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7章 第一次尝试人工降雨[1/2页]

原始人:我在原始社会建王国 拾茶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旱灾来临了!
      陈凡望着眼前的场景,眉头深深皱起。
      旱灾与洪涝是古代社会最可怕的两种自然灾害!
      什么地震海啸龙卷风,在旱灾和洪涝面前都是弟弟。
      甚至可以说,旱灾比洪涝还要可怕!
      因为洪涝最起码可以引流、可以排水、可以修坝,但旱灾只能祈雨!
      公元前1601年,华北地区遭遇连年大旱,伊、洛水干,农田绝收,饿殍遍野,天下动乱四起。
      因为经商而富裕起来的商部落趁机攻打夏王朝,夏王朝虽然竭力反击,最终却无力回天,被商部落打败。
      夏王朝从此灭亡,结束了四百七十一年的国运,商王朝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天命玄鸟下的统治。
      这就是远古时期,历史上有名的商汤灭夏,记录很少,在《国语·周语》中有提过一下,原文是这样说的: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啥意思?
      说过去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
      现在周的国运如同夏、商二代的末世,而河川的源头又被堵塞,源头堵塞水流必定枯竭。
      立国一定要依靠山川,山崩水竭,这是败亡的征兆。
      所以,夏朝灭亡,究竟是不是夏桀残暴无道,这个是要打问号的,只能说当时天气大旱,所以让商部落有了机会,并且一举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代大旱对一个王朝和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而历朝历代,旱灾都是国之大事。
      重视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且久旱之后,又多半会带来蝗灾,可谓是祸不单行。
      而历史学家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记载:
      从公元前1766年到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1074次,平均三年多一次。
      如果翻看历史古籍文献,我们会发现在各朝各代的史料中,都有这样的悲惨记载。
      汉朝的时候,文景之治出现了盛世迹象,可在这样的盛世之下,却藏着无处不在的旱灾。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本纪·孝景本纪》中记载:“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东汉班固的《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四年夏,大旱,民多渴死……元鼎四年夏,关东旱,人相食。”
      当然了,仅仅是汉武帝一朝,关于旱的记载就有很多,我们看这些记载,民多渴死,可见旱到了什么程度。
      而古代史书上记载的人相食也绝不是夸张手法,那是真的人吃人。
      所以陈凡意识到旱灾来临的时候,他慌了。
      当然,冰作为大半个水神,可以完美解决这一切。
      但这并非是长久之计。
      只有族人们自己能抗衡旱灾,才能长治久安。
      但抗衡旱灾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人工降雨。
      所谓人工降雨,是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以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

第247章 第一次尝试人工降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