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打了鸡血的东林党[1/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法司的审问很快就结束了。
      鱼和蟾蜍的内心独白大概是:你们这帮龟孙砸,太他娘的不是人了,居然在研究是红烧还是清蒸!
      第二天,就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出来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
      什么奏疏呢?
      经过三法司连夜审问,得出了一个惊天的结果:福王要造反!
      一场局就这样开始了。
      什么局?
      借刀杀人的局。
      谁借刀杀人?
      崇祯借温体仁,温体仁借东林党。
      东林党非常强悍,活力十足,精力十足,一个个时刻准备战斗。
      尤其是提及到福王的事情。
      为什么这件事上东林党会有这么大反应呢?
      难道福王是个美女,东林党君子们爱上了福王?
      当然不是!
      这一切都和当年的国本之争有关系。
      那还是万历年间的事。
      万历非常宠爱郑贵妃,郑贵妃生了福王,万历爱屋及乌也很宠爱福王,但福王不是嫡长子,万历却想立福王为太子。
      这事当然就遭到了大臣们的群体反对,其中尤其以东林人士最为激烈,恨不得冲上来把福王爆锤一顿。
      为此也和郑贵妃、福王接下了深仇大恨。
      后来万历实在不想和这些大臣胡搅蛮缠了,于是才立了他不怎么宠爱的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也就是天启和崇祯这哥俩的老爹。
      最后皇帝妥协了,里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可这帮清流还不肯就此罢休啊。
      为啥?
      因为按照明朝的规矩,封了王爵,要立刻前往封地就藩。
      可是朱常洵一直留在北京,迟迟不肯走。
      于是大臣们就炸毛了,继续战斗。
      直到万历四十二年,这事才落幕,福王老老实实去洛阳。
      可去了洛阳,万历和郑贵妃依然经常与福王书信,又给福王赐予了几万顷良田(几百万亩),还给福王赐了许多钱。
      赏赐给福王的田本来是在河南,已经几万顷了,万历觉得还不够,又把山东和湖广一带的部分田也给了福王。
      明朝的湖广是什么地方?
      后世的湖北和湖南。
      当时有一句谚语:湖广熟天下足!
      还没完,又把四川的盐引、茶税等等都给了福王。
      据说营建洛阳的福王府,就用了800万两(约52亿元),民间传说比紫禁城还奢华。
      河南相当一部分老百姓都沦为了福王的农奴。
      朝廷每年还要给亲王发俸禄,亲王是每人一万石,还要赐丝绸布匹。
      给了福王这么多,一群喜欢抬杠的大臣,就更不乐意了。
      几乎在大半个万历朝,大臣们都因为国本之争,与皇帝、郑贵妃和福王闹得相当不愉快。
      而现在呢?
      某一些证据正指向福王有造反的嫌疑,东林党抓住了这个证据,自然一个个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一样。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谶言这东西在古代本身就是极其敏感的东西。
      人家陈胜最多也就在鱼肚子里找出了张纸条,可福王倒好,鱼肚子有纸条,蟾蜍开口说,连地里挖出来的石碑都写着福王您为了天下苍生还是早点当皇帝吧,求求您咧!
      这看起来似乎荒诞的事,却非常有杀伤力。
      第一封弹劾福王造反的奏疏摆在崇祯桌案上来的时候,崇祯看完微微一怔,立刻知道了这是温体仁去洛阳“辛苦劳动”的成果。
   

第72章打了鸡血的东林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