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辽东私军?[1/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反对筑城只是借口,换人才是目的。
      王洽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说吧。”
      “有人举报辽东诸将扣军饷而私养兵丁。”
      王洽掏出一份举报函,王承恩将他手中之物呈递给皇帝。
      崇祯打开看了一眼,辽东宁前兵备佥事陈新甲的奏表。
      辽东宁前是哪里?
      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一带。
      这一带就是出了辽西走廊之后区域了。
      而兵备佥事是什么呢?
      按察司的官员,负责监管地方军队,例如兵马、钱粮、屯田,以及维护当地治安。
      有点类似后世的军区纪委监察局,不过还担着军需处的一些职责。
      在天启年间,袁崇焕就是这个职务。
      当时他是宁前兵备道,正逢魏忠贤当权。
      魏忠贤当时已是权倾朝野,最忌惮两个人,一个是孙承宗,一个是袁可立。
      这俩人一个在辽东管军政,一个在山东登莱管军政,而且都是帝师。
      为了解决这俩人,魏忠贤就召回了孙承宗,让高第上。
      结果高第一上来,就说要扔掉关外,全线撤退。
      当时的兵备道袁崇焕才喊出一句“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意思就是,我是宁前兵备道,官当到这个地步就可以死了,绝不退回关内。
      这才有了孤守宁远城。
      而现在袁崇焕已经是督师,兵备道自然是换人了。
      崇祯初年,陈新甲为宁前兵备道。
      陈新甲也算是办事的人。
      他写的这份奏表有没有冤枉辽东的某些将领?
      并没有!
      辽东派系林立,诸将各个都不是善茬。
      据说,历史上,祖氏一门就有3000家丁,吴氏一门也私养了2000人。
      关宁军的俸禄是一个月1两4钱(1.4两),祖氏可以从中拿8钱甚至1两,剩余的才给基层的士兵。
      吴襄、吴三桂父子,也是一样的操作。
      这是典型的军阀化开端。
      袁崇焕死后,就基本上没有人能压制了,军阀化日益严重。
      张晨知不知道这件事?
      他当然知道!
      他是个穿越者,辽东军军阀化、东江镇军阀化,这都是明末公认的事情。
      崇祯收了起来,道:“朕知道了,此时关系重大,容朕好好想想。”
      王洽道:“是!”
      众人便不再说话。
      很显然,就这一条,已经能引起很大的震动了。
      自宋代,募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分割以后,中央朝廷最忌惮的就是武将在地方上私养家兵,这是被视为谋反的。
      唐代武人之祸,给华夏留下了千年无法愈合的伤痕。
      “诸位还有其他事么?”
      “并无它事。”
      本来大家还想着关于辽东之事展开来说的,但魏中云已经被皇帝怼回来了,其他人也不敢再提及。
      “那今日商议到此为止。”
      “臣等告退。”
      等诸位大臣离去后,崇祯看着陈新甲的举报函。
      陈新甲这个愣头青!
      这种事,在这个节骨眼上戳出来,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

第164章辽东私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