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六章 义子义侄[2/2页]

史上最稳太子爷 青灯说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个准数,一道命令下来了,就要开赴前线,难不成还容你在学府里收拾好包袱再去?
      那黄花菜都凉了!
      这走的时候,要和军中交割好事务,等回来,又要重新执掌这些事务,这可是需要一个磨合期的。
      这要是弄不明白,极有可能导致战场上无法有效的传达军令,军令都传达不通,还打什么仗?
      这军校要真想办起来,困难重重啊!
      起码目前来说,老朱这边是真没这个条件。
      还不如老朱那套义子义侄的体系来的可靠呢!起码那一网撒下去,随便投入点资源就行,能不能成全看这些人自己。
      没成,废了不可惜,反正投入就不大,要是有条大鱼,那就赚大了!
      就比如沐英,八岁的时候就被老朱收养,十二岁的时候带入军营,随着沐英一步步展露自己的锋芒,老朱自然也是高兴,在一旁不断提携和帮助他。
      可终归还是沐英自己上进靠谱,办事可靠,忠诚令人放心,老朱才会不断投入资源培养他。
      让他开始读兵书,练兵,手把手教他怎么行军打仗。
      沐英是出头了,可是类似于沐英这种情况的,也不少,可是大浪淘沙下来,就只留下了沐英一个。
      其他的人,早就倒在了半道上。
      再比如老朱自己,原先也是郭子兴的义子,郭子兴当时收的义子也是多了去了,为什么不是别人冒头了,是他朱元璋?
      为什么不是别人娶了马姑娘,偏偏就是他朱元璋?
      还是老朱自己比较牛叉,在一干人之中脱颖而出,娶了马氏,后来自己不断闯荡,最终有了如今的这份基业。
      都是老朱自己努力,才有了今天。当然,也离不开郭子兴的扶持。
      可说起来,老朱又没亏欠郭子兴什么,后来郭子兴见老朱冒头冒的太厉害,自己儿子可能压不住,还想办法打压呢,自己死了之后,郭天叙也不是个好人,想着法的整老朱。
      可老朱这等千年不遇的豪杰,你给他一点点机遇和资源,他自己就能趁势起飞。给他三分颜色,真就能还你一个大染坊,然后自己还捎带开一个小的做本钱。
      这套义子义侄的体系,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是经过时代的检验的,要真是不可靠,早就没人用了。
      在诸多可行的方法里面,就这套另类的培养人才体系存活下来,也是是有其可取之处。
      培养的成本低廉,而收获却有可能不小。
      至少来说,比多数的培养人才的方案靠谱。
      而由此,说起来也是在军中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传统,一直到了明末,这武将在军中收义子义侄都非常常见。
      清朝初期的三大藩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不就同拜毛文龙为义父么?
      当然,文官不收,觉得掉价,你个贼丘八也有资格拜我这等圣人子弟做义父?你也配?
      思前想后,朱标按捺下了这样的心思,不过总归来说这军校是肯定要办的。这是为了长远谋划。
      土木堡还未发生,不过这样的教训是惨痛的,不办个军校出来,朱标都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重活一世。
      而且,等自己稍稍成年,这学府之中,一些苗子朱标就觉得很适合放到军校之中。可以完美衔接。

第八十六章 义子义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