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章 耐心,恒心,决心[2/2页]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朱祁镇抿了口茶,一旁侍候着的人,自觉离开。
      放下茶杯,朱祁镇这才道:“今日与杨溥一番长谈,朕获益良多,有些疑惑想与先生讨教。”
      他将杨溥说的那些问题,详细阐述了一番,问:“先生以为杨溥所言然否?”
      “很中肯。”李青点头。
      “那先生可腹有良策?”
      李青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若皇上想一劳永逸,斗败、斗垮群臣,从此一言九鼎,令行禁止;那臣是没有良策的。”
      “啊?”朱祁镇呆住,有些不能接受,“为什么?”
      李青认真解释:“其实,杨溥有句话说的很对,这官场的水永远不会清,也清不了。”
      闻言,朱祁镇备受打击,失落道:“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
      “怎么会是白忙活呢?”李青笑着说,“现在不比之前好很多了吗?”
      顿了顿,“臣的意思是,君臣之间的斗争,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八年,它会伴随皇上一生,亦或说,他会贯穿整个大明王朝;
      所以,皇上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一争到底决心。”
      李青端起茶杯,吹去水面上的茶叶,抿了一口,“诚然,官场的水清不了,可若是不去争,它只会越来越浑,最终……泥泞不堪;
      皇上御极这些年,应当深有体会吧?”
      朱祁镇默然点头,“正统五年,和宣德五年,差距之大如有云泥之别。”
      “这就是了,皇上要和他们争、和他们斗,才能尽量让水不那么浑浊。”李青道,“人性是贪婪的,永远不知足;
      饿时想吃饱,饱暖思淫欲;温饱之后想有钱,有了钱又想权……几时知足过?”
      朱祁镇道:“他日朕手握大权,若效仿太祖,严刑酷法呢?”
      李青摇头苦笑。
      朱祁镇道,“先生是不信,朕能做到太祖那样?”
      “倒也不是。”李青道,“太祖杀的官吏称得上历史之最,洪武朝一朝,能任满致仕还乡的官员,如凤毛菱角;
      莫说官员,那些个开国勋贵,甚至被颁发免死铁券者,犯了事,太祖还不是照杀不误?”
      李青苦涩道:“可结果呢?问题解决了吗?
      即便面对剥皮实草,可贪污受贿,作恶多端的官员,还不是络绎不绝,是他们想死吗?
      不,是控制不住贪婪。”
      朱祁镇颓然叹了口气,道:“不说那么远的了,还是说说眼下吧!”
      他问:“先生可有良策?”
      李青笑笑:“算不上良策,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可否具体点儿?”
      “麓川若乱,以京军为主导,卫所兵为主力镇压就是,至于暹罗、缅甸,倒也算不上大患,可让交趾牵制他们”
      “交趾?”朱祁镇皱眉道,“先生不知,大明现在对交趾几乎失去掌控了吗?”
      “交趾的掌权者是前汉王朱高煦对吧?”
      “是他。”
      李青笑道:“这不就行了,他虽说被废,但到底是太宗亲子,皇上修书一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想他不会拒绝。”
      “这怎么可能?”朱祁镇摇头道,“怕是先帝在世,他都不会听,何况是朕,先生你太想当然了。”
      “不,他会的。”李青笃定道,“他欠先帝的人情。”
      朱祁镇眉头一挑,惊疑道:“先生,你知道的有些多啊!”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青脸不红,气不喘,“我是大明的官员,岂会不读大明的史书,太祖、太宗、仁宗、宣宗的实录,臣日夜研读不辍,皇上何须奇怪?”
      顿了顿,“昔日汉王谋反,实录语焉不详,臣向于谦于侍郎求证过,因此得知内中详情。”
      “原来如此。”朱祁镇微微点头,“不过朱高煦就是一小人尔,他肯帮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能靠他。”
      李青却道:“左右不过是一封书信的事,又没什么损失,万一呢?
      再者,这不是还没乱的嘛,趁此机会给他打个招呼,他若不肯,我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不是?”
      朱祁镇叹道:“那就先以先生所言,北方呢?”
      “北方…”李青沉吟许久,才道:“草原有瓦剌牵制,我大明又有坚城利炮,他们攻不进来。”
      “为何,我们不主动出击?”朱祁镇道,“太祖把他们打跑,太宗把他们打怕,宣宗亲征,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李青面色大变:“皇上,万万不可!”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

第58章 耐心,恒心,决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