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 想要脱离[2/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竟重庆刚攻下来,他也算是奇功一件,等督师文安之收到消息,再赶过来,四五天就过去了。”
      “这四五天,李柘肯定得活着,要不然,苛刻有功人士,刚立下大功就被弄死了,面子上过不去。”
      “李国英大队在合州,比明军离得近,到时候,要么清军攻城,要么撤回保宁,哨探这九死一生的活儿,就没有了。”
      “自家队伍就剩下两百人,今夜过去,不知剩下多少,要是真成了小队,反倒是没什么威胁了。”
      “接下来,是攻是守,攻向保宁、或者贵州,明军暂时没那份力量,大概率会是维持守势,看云南主力情况,就算攻,也大概率在两湖。”
      “你问为啥?原因很简单,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就是没人。现在湖广才是富庶之地。你没看清军从陕西打过来,四川也只是打了个通道,别的地方都没管吗?”
      李柘越想越顺,感觉“去昆明向皇帝陛下报捷”这任务,可以争取一下,先远远离开夔东再说。
      自己是知道一点历史走势,他们不知道啊。
      这次奉命攻打重庆,也只是知晓吴三桂等三路清军打贵州打得凶猛,要围魏救赵。
      这时候要是去昆明报捷,一般的小队容易被灭,大队去不起,要是派精锐去报捷,目前这情况,各家也受不了,
      李柘不大不小,还是奇功一件,正合适。
      “走出去总比在重庆好,是死是活,自己说了算。出去一段时间,形势说不定会大变样。”
      “估计谭文也会这么想吧。”
      李柘将腰刀连鞘放在枕下,翻了个身,双手握在小肚上,回忆1658年末的大事。
      1658年,大明永历十二年,大清顺治十五年。
      这一年的十二月,是个神奇的月份,尤其是十二月十五日。
      这一天,大明永历皇帝放弃经营数年的昆明,遗留下供清兵食用半年以上粮草,仓皇逃亡滇西。
      这一天,重庆城下激战连连,明军突发内乱,谭诣把谭文刺杀,率部降清,导致战役全局逆转。
      这一天,“两蹶名王”的晋王李定国承认贵州完败,准备撤往四川建昌府。
      此时,川东有夔东十三家,川西有成都、建昌、川南有叙州、乌撒府,云南大部还在明军控制中。各部队伍零零碎碎加起来,二十万大军,总是有的。
      可惜,永历皇帝和李定国抛弃了昆明、抛弃了四川,甚至抛弃了云南,导致将领四散。
      以至于磨盘山之战,李定国所部,仅仅万余人,虽胜犹败,难以挽回局面。
      郑成功、张煌言率部进逼长江,展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
      一切,
      似可挽回,
      却又不可挽回。
      就这年头,永历皇帝过了今年,就去缅甸了,再也回不来。李定国磨盘山一战后,也仿佛用光了好运气,再也没能打赢。
      好不容易,郑成功打到了南京城下,铁人卫威震一时,却中了缓兵之计,一场大败,折光了手里的大军,从此转向打台湾,当土霸王去了。
      再过半年,一直坚守的明军将领,纷纷投降,清军兵不血刃,拿下整个四川,云南,从此奠定胜局。
      这么多王爷、侯爷、伯爷、总兵、大将都搞不定,几十万大军都搞不定的大势,一时间让一个穿越过来的普通人、一个小小参将找出一条生路,比登天还难。
      李柘前世是个普通人,此刻终于拿定主意,先寻求脱离谭家大队,再挖掘别的良机。
      若能联结川西、云南,起码让他们娩投降一些,也是利好。
      大不了跑广东?以往的穿越前辈们,很多都喜欢在广东发展。
      至于谭文说的驻地、兵额,李柘都没啥想法。
      1658年的四川,有的是空城、荒地,想圈多大都没问题,
      主要还是没人。
      4年后的康熙三年,四川在籍人口才50万。
      高民瞻甚至5两银子一个,从湖广引进人口。
      有人,
      才是硬道理啊。

第十六章 想要脱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