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安置了白文选等人,张煌言、李勋去王府复命。
原本李柘是想到码头迎接,被连城璧等人劝住了,一来初次上海船的人,难免晕船,形象不佳,二来他们是来投靠的,白文选也是亲王,情况未明之前,不宜姿态过低。
“怎么样?他们是何态度?”
李柘一早就收到了船队先行派回来的信使,了解到了船上诸将的情况,只是细节,还需向张煌言、李勋细细了解才是。
“巩昌王看起来有些意志消沉,听闻此次投靠平南军,是其部下张国用、赵得胜等为主撺掇的。若是继续留在缅甸苦热之地,大军怕是要哗变。若是平南军信使、朝廷钦差未到,估计已经回云南投昆明去了。”张煌言跟诸将接触最多,先行回复。
“这么说,白文选是被要挟了?他险些管控不住部下大军?”李柘有些惊讶,一代名将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殿下是不知道,我等在海滩上初次见到该部时,尽管已经有一周休整,但兵马疲敝,将士士气低落,一个个叫花子似的。若非见到平南军接应,有一股信念撑着,早就溃不成军了。直到洗漱、换了装,才有了些许生气。”李勋回忆当时的情景,有些唏嘘,兵是好兵,只是险些投了敌。
“现在呢,估计能清理出来多少可用人马?”
李勋根据手下的汇报盘算了一下:“一个协。他们老弱有些多了,不少人在缅甸丛林里亏损了元气,几乎所有人,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休整、调养。”
“对于去向呢?”
“这个倒是无人提起,只是秦三省说,当初只是提到了平南军惯例,并无许诺,白文选部是之后决定投靠的,一般的将领安置,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秦三省呢?不是说还有钦差?”
“秦三省在外面,钦差晕船晕的厉害,在驿馆暂歇。”
“叫秦三省进来!”
缅甸行在的情况,秦三省从头到尾说了个明白。连城璧、郭之奇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尤其是永历皇帝对沐天波、王启隆试图匡正大业的态度,实在是令人寒心。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永历皇帝还是信任马吉翔、李国泰,而对于本该在西南起主导作用的沐天波,却弃之如敝履。
原本一直想劝李柘去缅甸迎驾的郭之奇,再次沉默。他在想,若是耗损大量兵力,花费大量银钱时间,将永历皇帝真救了出来,平南军还能是平南军吗?如今的大好局面,还能维持吗?
他不敢确定,看到永历皇帝如此落魄之下,还是偏听偏信,更失去了一点救驾之心。不管李柘怎么想,是不是一点都不想去缅甸,他现在都有些动摇了。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前想救天子,是因为天子是抗清的标杆,如今天子弃国,平南军自己也能自主抗清,以往叱咤风云的晋王缩在云南,延平王一心想去台湾,至于巩昌王,已经要投靠平南军了,还有比这更好的、可以依靠的势力吗?
郭之奇想不出来,他能想象得到,永历皇帝和李柘之间巨大的冲突感,这种冲突和距离,是一纸诏书弥补不了的。
平南军只认李柘,至于永历皇帝,太过遥远了。
“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安置巩昌王?”
第一百四十五章 忠臣郭之奇的动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