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镇通力合作,武昌城水营部分哗变,文昌门在里应外合下,坚持了一夜,首先被攻破,湖广总督张长庚、提督董学礼弃城而逃,武昌在坚持了半个月之后,还是倒下了。
第三镇、第十镇、第十五镇全线北进,将图海大军逼回了河南,在信阳与德安交界形成了对峙。
图海也是没有办法,应县无法供应大军粮草,而主力听到武昌城破、湖北失陷的消息,直接停了下来,北上奏报,等候进一步的朝廷指令。
这已经不是定西将军、靖西将军能解决的事情了,援救武昌的计划已经泡汤,平南军全复湖北,甚至已经攻进了南阳府,向西攻进了关中。
若是没有大军四面围堵,安徽、江苏、浙江、陕西等地,都不安全。
一路行来,夏国相见识到了平南军占领区的平静,是的,平静,比云南来说,要平静的多,有活力的多。
就连刚刚平复的湖南,商业活动已经开始恢复,最直接的感官,就是没有了各种私设税卡,以及城门税。
一路畅通。
李定国感受到了更多,他着重看到了郝摇旗攻进商州,进了关中。
他有近二十年,没有回过陕西了,曾经的家乡榆林,已经在记忆里成了黄沙,再也记不清楚了。
作为统帅级别的名将,他自然能从战报里看得出来,进关中是郝摇旗的自作主张,甚至逼得李柘被迫实行军事冒险,将手中的牌尽数打出,试图在郝摇旗战败之前,实现攻陷武昌的战略目标。
为此,李柘派出第四镇北上冒险,支援郝摇旗,将长沙、荆州、岳州、衡阳等大半个湖南抽空,强行攻武昌,甚至从战况激烈的江西,硬生生得抽出了第十镇,支援武昌战场。
而无视若是武昌未破、清军生力军赶到,湖南、江西战局崩溃的可能。
看看李柘的布置就知道了,一支常德府的降军、新建的第十五镇,还只有半个镇的人马,居然担负起了武昌北部的防御。
若是清军赶到,能扛得住数万清军进攻吗?
很明显,不可能。
只是,幸运的是,前后只差了五天,武昌城就被张长庚、董学礼弃守,平南军得了便宜,李柘的军事冒险,也取得了成功。
看着第三镇、第十镇、第十五镇全线北进,咄咄逼人,也只是乘胜追击,虚张声势罢了。
三个镇加起来,也仅仅三万人,于是,只能惊退图海,不能真的打过去。
图海再傻,现在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应山等地实在是穷,他顺势而为,退回去了而已。
目前的对峙,清军需要,平南军更需要。
一个完整的湖北,大部分还是投降的,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梳理。
最起码,在一年之内,在平南军击退清军援军之前,在平南军政策真正落地之前,李柘只能靠以往的军事力量行动,湖北兵暂时,还只能整训。
进了长沙府境,军帅府派人前来迎接,李定国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猜测和决断。
平南军,除了进军商州的第四镇、第十六镇,河南、湖北、江西等各条战线,都已经没有了战斗。
前线陷入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在这种宁静之下,李定国的马队,进了长沙,被安置在原先的布政使衙门里。
夏国相被单独接走,安置进了官驿,严加看护,等候传唤。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李定国进长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