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一波东线攻势[2/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变。
      以李来亨为江西提督,第二十二镇移防九江。
      以吴子圣为广东提督,第十二镇移防广州。
      收柘字营为亲军镇,以赵二虎为亲军镇统制,合并原亲军镇仅剩的一协,一同调防南京,保卫行在。
      第二十镇移防福建,各部缺额依次递补。
      新建松江府船厂、马尾船厂,迁赣州兵工厂至南京,扩建为南京兵工厂。
      改南洋水师为南洋舰队,经补充后有大船60艘,全西式战舰配置,改东洋水师为东洋舰队,经补充后有大舰40艘,全西式战舰配置。
      原有明式旧舰大小六百余艘,作为武装商船,与周王府商船队合并,分别走倭国、南洋、台湾贸易,暂驻崇明岛待命。
      几乎花了一个月功夫,大周才完成各种官员任免、军队调整,大周的旗帜,在原平南军的所有占领区飘扬。
      不等江浙政务彻底理顺,在赵二虎率领亲军镇到达南京一周后,李柘便下令发动第一波东线攻势。
      以第一军为左翼,会同南洋舰队、东洋舰队,周王府商船队,渡海北上,自灵山卫、登州登陆,攻青州府、济南府、东昌府,登州府。
      以第二军为右翼,北上攻凤阳、徐州、兖州,
      第三军、第四军佯攻攻河南,牵制河南图海清军主力,配合东线行动。
      承明元年二月初五,大军相继开拔,李柘亲自在南京坐镇,同时继续在江浙强力推行平南军政策,尤其是商税和海关。
      第二军在攻占了凤阳后,进展艰难,原本窝在滁州的清军多尼部、朗廷佐部,在大周初建之时,已弃城转移至徐州,与援军会和。
      援军陆续开至、徐州清军人数多达四万人马,据城而守。
      王三国打得很苦,连续一周,一日只能前进十里。
      似乎连绵不断的蒙古骑兵,在徐州城外的广阔平原上,来去如风,第二军骑兵不足万人,分布在广阔的战线上,堵不住偷袭。
      第二军进入徐州府之后的进度,被严重拖慢。
      第一军在山东倒是捷报频传,借助两大舰队和商船队的巨大优势,第一军迅速在灵山卫、登州、青州登陆,分三路直指济南。
      不过一月,已经攻进了济南府境内。
      清廷对徐州、济南重镇的支援,抽调了山东大部军力,此时终于吃到了苦果。
      四月初一,第一军五万人包围了济南城,第二军在损失了万余人后,终于推进到徐州城下,包围了徐州城,开始先礼后兵。
      劝降还是需要的,一个多月的激战,不仅将第二军耗得筋疲力尽,徐州的清军因为步步后退,也是人心惶惶。
      多尼、朗廷佐并徐州众将这回逃不了了。
      朝廷下了严令,必须守住徐州,等待支援。
      可是,真有援兵吗?
      第一军肆虐山东,已经包围济南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若是济南丢了,周军南下兖州,或西进东昌,大名,后路已断,除了跑往河南,哪里还有援军?哪里还有生路?
      更别说,驻守河南的土海大军,已经增兵至十万,却也遭到了周军进攻,三万大军攻洛阳、汝州、开封,五万大军攻汝宁、开封,攻势凌厉,图海也在求援。
      一层阴霾,蒙在了徐州清军心上。

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一波东线攻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