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一章 贵州问题解决[2/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至于其他,吴三桂管不着。
      谈判陷入僵局。
      七月,吴三桂自龙兴府传消息过来,西夷舰队再次造访缅甸海岸,吴军水师虽然小胜一场,但损失惨重。
      吴三桂要求夏国相尽快解决贵州问题,并再次要求购买周军舰船。
      有了吴三桂的指示,谈判进程这才加快,再次经过多轮谈判过后,
      最终达成了协议:
      大周承认吴三桂大吴皇帝地位,承认其对缅甸各地的统治权;
      大周以等值200万元的海军舰只赎买贵州。
      其中,从各大舰队现役序列抽调船龄不大于十年的一级炮舰20艘,作价100万元。
      从王府武装商船队直接调拨船龄不得大于十五年的商船一百艘,作价100万元,
      约定两个月内在广州交付完成,由吴军派人开回缅甸,一旦离开广州军港,大周概不负责。
      吴军退出贵州全境,水西不得阻拦,有愿随吴军撤退的官民人等,周军不得阻拦。
      吴军撤退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允许带走思州、都匀、贵阳藩库银两,但不得毁城,不得裹挟,不得毁粮。
      吴军撤出一城,周军接收一城,吴军彻底退出贵州时间,以两月为限。
      吴军只能在大理府及以北地区驻军1万,昆明及以东地区驻军3万,楚雄及以北地区,驻军1万,云南合计驻军不得超过5万人。
      周军同理,田州府以西地区,只能驻军一镇,除此之外,只能在贵阳府及以西地区驻军一镇,在四川叙州以南驻军一镇,驻军合计不得超过5万人。
      吴军退出贵州后,不得煽动贵州境内反周活动,违者视为挑衅,此次协议作废。
      双方约定不得互相攻讦,继续保持和平协议。
      为表示诚意,吴国同意以八百大甸、暹罗为界,割安南、老挝、金边王朝区域,作为王三国南线统帅建功立业之地。
      对于最后一条诚意,李柘表示呵呵。
      “慨他人之慷,谁不会啊……”
      和约达成,最开心的是内阁诸臣,兵不血刃,只是花钱,就拿到了贵州全省。
      最不开心的,当属水师总镇了。
      一下子抽调20艘现役一级炮舰,让本该南洋、东洋舰队损失不小。
      好在内阁、帅府同时批准了补充20艘新炮舰订单需求,倒也不是不可接受。
      内阁通过诏令,以宋智贤为贵州巡抚。
      播州宣慰司脱离四川,改为贵州省下辖,改为遵义府,合并安顺州、安庄卫为安顺府,合并安南卫、普安州为兴义府。
      改水西宣慰司为大定府,以安重圣为大定知府,以安坤为贵州布政使,拣选起义军精锐3000,纳入守备军序列。
      调邓耀为贵州提督,第六镇统制另行选任。
      以皮熊为礼部侍郎衔荣休,南京城内赐宅邸一座。
      王三国没捞到仗打很失落,高青林更失落。
      本该建功立业,封伯封侯,这下倒是闲了。
      云贵无战事,那这12万大军怎么办?
      第九军还好说,第十三镇直接进了安庄卫驻守,第三十镇倒是取了个巧,驻军与湖南交界处的思州。
      第五军在川南,叙州府以南,只保留了在叙州的第二十二镇,原先在建昌的第二十三镇倒是撤回了成都,川南包括建昌、镇雄等各地,只留文官和少数守备军。
      第十八镇暂时留在了播州。
      高青林的第六军就惨了,田州以西只能保留一个镇,那除了第七镇,还能是谁?
      第六镇和第八镇继续吃闲饭吗?
      高青林很是头疼。
      帅府的军令姗姗来迟,调刘振国为第六镇统制,第六镇改守卫广南。
      高青林松了口气,第七镇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不容易。

第二百三十一章 贵州问题解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