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柘依旧在济南府,根据可靠情报,鳌拜、图海确认周军所谓的亲军镇还在济南驻扎,没有动静。
数度分析都没有头绪,鳌拜本以为会像上次一样,被周军从海上突袭天津,可是施琅的水师依旧在海上和周军所谓北洋舰队交手,并没有发现大股敌人援军来犯。
三月底,仿佛耗尽了第一口气,也仿佛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军从河间府城撤退,退回了献县、沧州;第二军和第七军,同样撤退,退到了高邑、晋州。
第三军终于破了怀庆府城,停了下来,看样子是要休整。
蒲州城还是被放弃了,因为在他背后的安邑失陷,张勇率军连连突破数道封锁线,到绛州时,只剩下3万人,将将守住了平阳府城的门户。
第七军推进至闻喜,停了下来。
战况眼看着就要缓和下来,孰料到,惊天消息从盛京传来,将鳌拜和图海,雷了个里焦外嫩。
周军大举越海北上,悄无声息,趁着清军重兵在关内战事,一举攻破了镇江、义州、宽甸、凤城,兵马约有5万,破城破堡后,同样占据了要地不动,开始修整城池,修建防御工事。
山一般的战船运来了无数粮秣、军械、火炮,厚军服,看样子是要扎根了。
盛京派出信郡王带兵试探,已经围住了凤城,正在交战。
施琅水师被北洋舰队牵制,同样无法阻拦。
朝廷担心的是,有第一批,就会有第二批,如之奈何?
急需援军。
朝廷想到的事情,鳌拜,图海自然也是想到了,虽然战事连绵,但是依旧手握大军,但是要援救关外,关内战事,就不能善了了。
原来,周军后退,是为了这个。
鳌拜决定死守,从还留在京城的百姓里,大举招募青壮,抬旗,组织了一支4万人的队伍,由亲信率兵1万押送,回援盛京。
图海却是犯了难,山西不比直隶,人口密集,钱粮不缺,要想回援,只能放弃部分城池,固守要地。
经过数日的辗转反侧,做出痛苦决定,放弃平阳、泽州、潞安府,集结兵力,固守太原外围的汾州、辽州、沁州,出兵2万,自草原绕道,回援盛京。
周军接收了城池,依旧按兵不动,仿佛还想再来几次。
第十八镇、三十镇组成了第二波援军,经松江府,同样从东沟登陆,增援凤城。
施琅百般计谋,被东洋、北洋会合后的周军舰队死死挡在金州以西海域,仅能自保。
为了指挥方便,李柘撤销了原先的第六军、第九军建制,以第七镇、第二十二镇、第三十镇为第六军,高青林仍为都统制,以第十二镇、第三十镇为第九军,吴子圣为都统制,一东一西,配合辽东作战。
南洋舰队回援广州,李勋则亲自到了登州,筹划剿灭施琅水师一事。
闻此消息,鳌拜暗地里开始了京城士绅百姓强制大撤离。
选定的方向,赫然是宣府镇。
第二百三十四章 就算是北伐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