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迫、最根本的威胁!”
索尼在军议上信誓旦旦,脸都被自己的满腔热血挤的通红。
施琅有些无语,看向黄梧。
黄梧知道施琅的意思,却低下了头。
相比南方的福建、广东、江浙百姓,辽东、直隶的军兵实在是不适合海战,现有的精锐力量,都是练了好几年,满世界找的好兵。
一旦损失了,以后有船无兵,直接就可以去死了。
海战不是这么打的,不是谁船多、决心大,兵力足,就能赢得。
海战归根到底,打的是钱粮,是技术,是临场指挥能力。
数百艘船铺在海面上,能有十几里宽,旗号不明,指挥不力,再多的船也是一盘散沙。
不是像满八旗骑兵一样,有了强悍的战将,嗷嗷叫向前冲就是了。
要真是这样,倒是简单了。
索尼不断强调全军向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琅的脸色越来越差。
黄梧最终还是没忍住,提了个很要命的问题:“都走了,金州谁来守?敌军在登州的舰队,谁来防?指望岸上的炮台?”
“如果周军就像此前一样,再来个偏师登陆,直接上了盖州或者宁远,朝廷怪罪下来,我等难辞其罪!”
几句话,一剑封喉。
索尼等人不是想不到这个,只是不愿意去想。
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现在最危险的是辽东,是镇江和义州府,金州有岸炮防御,短时间内还能支撑。
再说,万一侥幸灭了周军的大舰队,周军还能像现在这样猖狂?
危险是真危险,功劳是真功劳,堪称一战救国。
再说了,他还觉得施琅说的有一部分是对的,老战船防御就好了,全军出击只是强调气势,不这样说,朝廷怎么知道他索尼尽了全力?
黄梧想再说些什么,被旁边的人拉了下衣角,这才抿抿嘴,看向施琅。
他也不是真的和施琅同进同退,只是同为郑氏降将,还策划了多次劝降郑军大将的活动,目前龟缩在金州,面对军中越来越明显的满人主政,被迫和施琅暂时同一战线罢了。
真要出了海,施琅也得和他好好商量。
因为他是福建人,因为他也是海澄公,清军入关后第一个公爵,在水师中,自有自己的势力。
周军曾派使节招降,黄梧不是不想,只是没得到书面承诺,举棋不定。
当初他献了郑军的后勤基地、大本营海澄,对延平王伤害过深,虽然大周和延平王如今并不算是一家,但也说不清道不明。
延平王一直没承认大周,但也没否认。
加上周王妃是郑家的郑采薇,他拿不准李柘的心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有一说一,若是没这档子事儿,黄梧真觉得李柘是个不错的主上。
敢放权,用人不疑。
若是到时候战事不顺利,自己还未死,那就不管不顾,投降了事吧。
施琅依旧很为难。
第二百三十五章 施琅的烦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