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些沉闷的决战[2/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忠诚大周,愿意替大周征战草原等,均被无情拒绝。
      “已经没有谈判的条件了,怎能如此昏聩!”
      图海大悲,在他看来,皇帝是聪明睿智的,有圣天子之资,太皇太后也是女中豪杰,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城中越来越虚弱。
      朝廷的条件已经降到了只要求保证满清皇室、王族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条,也被无情拒绝了。
      大周的意思很简单,必须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接受大周后续的处置。
      “行就行,不行就打!”
      这是曹振业在不耐烦之下的原话。
      大军围城数月,他这个东线的统帅,同样在城外军营数月。什么时候解决了沈阳清军,什么时候他才能彻底安心,换个驻地。
      先前的东、中、南、偏四路周军,如今只剩下他一个还在执行使命。
      中线的李定国一路干到了长城,如今各部回防休整,中线已经解散。
      南线事实上名存实亡,偏师的李勋,也向他交卸了职责,除了留下北洋舰队,以及新调任北洋的梁思明提督外,已经率军返回了广州。
      北洋舰队正在重建,东洋舰队正在补充,南洋舰队已经开进了安南近海。
      潘善宇在安南数年,终于混出了名堂,在王三国的支持和策动喜爱,假借黎朝名义,向大周求救,将安南北部土地、户籍奉上,要求归附大周。
      李柘已经下诏,划归顺之地为定安府,以黎朝王族黎正源为知府,享受伯爵待遇,暂归广西管辖,晋王三国为侯,以第六镇为基础,扩编为第六镇,第三十一镇,以潘善宇为第三十一镇统制,驻守定安,对抗南朝。
      李勋此次南下,也是同样的原因。
      沈阳初雪降临,清廷仿佛认了命,连城墙上的人影子都少了。
      不断有人顺着城墙,用绳索溜出城投降。
      周军仍未攻城,连炮都不打了,将土墙上原先预留的口子,堵的死死,同时泼冰,将土墙化作了冰墙。
      留在城内只能等死。
      出城投降只能任人宰割。
      对于普通旗丁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到了朝廷那里,依旧是争吵不休。
      最起码,保住手中的钱财,能够维持过富家翁的钱财,这是贵族们最后的底线了。
      依旧被周军无情拒绝。
      城内不知山河变化,承明五年,就这样过去了。
      平平无奇。
      图海死了,在一次朝臣争吵引发的大乱斗中,被下了黑手,回家后吐血不止,几天后就死掉了。
      死的无声无息。
      城门逐渐打开,大规模投降开始。
      只有皇城依旧沉默。
      周军仍未进城,也未打开土墙缺口,只是让他们相互检举,军中佐领以上,朝中子爵以上,均另行关押。
      清理一营,放出一营,直至承明六年二月底,再无投降者。
      曹振业分兵占据了沈阳城墙,对皇城依旧只是围困。
      虽然生擒敌酋是个光宗耀祖的活儿,但是大周皇帝李柘并没有这么要求。
      他觉得,就地消灭满清最后的皇族,挺好的,最好是不费一兵一卒。
      至于费钱嘛,开发东北不要钱?
      一样的,一样的。
      大军在沈阳驻扎近一年,距离沈阳最近的辽阳、抚顺、铁岭等地,已经渐渐恢复了元气,成为人烟辐辏之地。
      大周政令通行,是个本地人都知道,大周就连征发徭役,都是给钱给粮,绝不拖欠的。
      至于骚乱,十数万大军聚集,哪里会有?
      名声立起来了,地方也安定了,就连内阁也觉得钱花的很值。
      沈阳的皇城陷落了,由内而外。
      玄烨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留下大篇绝命词后,用祖传宝刀,自刎身亡。
      太皇太后、皇后等一众人,追随而去。
      曾经盛极一时的满清,
      自此宣告灭亡。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些沉闷的决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