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只是,不见了战船。
郑经第一时间调整了岛上的军事部署,接连任命数人作为大将,统领五镇郑军。
看上去,一切变得更好。
唯一不方便的是,水师战船几乎全军覆没,依旧存在的,只有商船队。
郑军只能在岛上耀武扬威,出海的战力,几乎为零。
除此之外,郑经觉得挺美,周军一次出击,郑经政令通行,是个人都知道他背后有大周撑腰,形同外戚藩属。
“软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最为有效,只是时间长了些。”
王光兴亲自参与了这次快速突袭战,打的很过瘾,四级舰的火力,真是一炮一个大窟窿,郑军战船只要在要害处命中两炮,战斗力就没有了。
何义胡须顺着海风飘着,缓缓说道:
“时间,有的是。舰队就在门口,谅他也不敢再动手!”
“最关键的是,弭平了商船惨案影响,这才是关键。没有商船贸易,哪里来的消息和钱粮,没有消息和钱粮,哪里来的舰队?”
“郑经不是不懂,是装作不懂。不去海外,他也不损失什么,这么大的台岛,够他挥霍了!”
王光兴自告奋勇,领命带领分舰队,驻扎澎湖,监督郑氏。
李勋顺便去了趟鸡笼和琉球,尽管意犹未尽,还是回京复命去了。
“采薇,如何?说不动,就不动,郑经现在,美着呢!连谢罪书都写的文采飞扬,你看看?”
李柘献宝似的拿来了郑经的谢罪书,郑采薇哭笑不得,打眼一瞧,居然是郑经的亲笔,确实是文思泉涌。
“陛下是想将他作为藩属看待?”
“这就看郑经的意思了,帮了他这么大忙,谢罪书里居然没有称臣字样,想把他当藩属都难啊。你看看,大明帝国延平郡王郑,书于东都。”
郑采薇笑了笑,却是没有再问。
李柘拿她家的事来询问,是爱护她的表现,可若是她一再纠缠,那就是真的蠢了。
大周不禁止妇人参政,女人做官,可是她的身份,依旧敏感。
尤其是在大周和延平郡王府的关系上。
偶尔说一说,合理,说的多了,祸从口出。
至少,当了皇帝陛下,李柘身上的威严,越发厚重。
思及此,郑采薇换了个话题:
“陛下,这都两年多了,皇城建筑,何时才能完工?”
还是被问到了。
李柘有些头疼,虽然称帝至今,可是被鳌拜焚毁的皇城,还是一片大工地。
李柘不喜欢原先的皇城格局,太过局促,低矮和狭小,一点都没有汉唐巍峨宏大的气象,彰显不出大周开国的豪迈。
再说了,就算想复原,哪里还能找得到原先的设计图?
李柘也不喜欢劳民伤财,不喜欢全木制的简直,什么从深山里开出来的金丝楠,什么数万工匠雕出来的梁柱,费钱费力不说,还容易焚毁。
他喜欢简约的,结实的,高大的,恢弘的。
于是,李柘下令研发替代的新材料混凝土,集中了全国大匠,用了整整半年,才研制出来,又用了半年,最终量产出了适用于皇宫的新材料。
不仅是地上的建筑,地下同样被规划,高大的地下水道,简直成了地下宫殿,藏兵都没问题。
时至今日,也只是完成了地基建设,才开始搭建规划好的大殿、后宫等建筑。
以至于,李柘一家,贵为皇帝,依旧在宛平一处大宅中居住,连同各部衙门,宛平几乎成了官城。
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都不容易啊。
第二百五十一章 郑经的谢罪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