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章 逛长安(终)[1/2页]

现代大唐 黄粱N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内圣外王可以说是儒家两千年来的基本命题,就连现代也是主张如此。
      但是这个概念却是庄子提出的,被儒家改呗改呗就成自己家的了。
      历朝历代都可以说是极为强大,统一世界不敢说,但是荡平周边的小国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惜,儒家认为使天下服,靠的不是武力而是自身的实力(道德)。
      动不动就跟别人讲礼,小国可以野蛮但大国不可失礼。
      所以历史上就有了那么多的奇葩事,昨天投诚今天造反,明天投降后天反叛......
      最为经典的就是三国里的七擒孟获了,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正史里并没有提及。
      不过这个策略也只是一时之需,想靠着怀恩来感化蛮民,可惜,事愿人为。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蛮人只是小打小闹,而等诸葛亮死了之后,造反更是如家常便饭,而且多次干掉地方高官,越隽郡名存实亡。
      而且在后期严重加重了蜀国的消耗......
      还有很多,可以说中原王朝大部分时期都是内王外圣或者内王外王。
      李世民也不例外,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他以为他的行为能给能促进唐吐两国交好,利于国家安定。
      可是,两国之事岂是一女子能定夺的。
      表面上看文成公主和亲给唐朝带来了和平,可那也只是短暂的和平,但是同样让吐蕃的科技文化提升了一千年,这么说绝不为过。
      李世民为了大国的面子,嫁妆可以说是十分丰厚。
      各种经典书籍三百六十多卷,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余部,治病药方一百多种,医学著作四部,还携带了大量的谷物和芜菁种子,而且这是第一个带种子的和亲公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万多人的奴仆和工匠,真的可以说,这次和亲让吐蕃少奋斗一千年。
      但是其结果让人痛心,和亲只带来了二十二年的和平,其实更可以说是吐蕃在消化在学习在厚积薄发,为了日后跟大唐一较高下......
      果然......
      隋朝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和他的三个儿子,荒唐是荒唐,但是突厥就有这样的习俗,关键是义成公主的在突厥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而反观我们的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根本就不是什么王妃,只不过是松干赞布的一个小老婆,一个勉强有名分的小老婆。
      在吐蕃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就是一个使唤的丫鬟。
      而且在松干赞布的最后六年基本无交集,即使是前三年也不过是个性奴罢了(心痛)......
      而传说中的布达拉宫,跟文成公主没他么一点关系。
      布达拉宫建的时候文成公主才五六岁,距离和亲还有十年时间,这跟文成公主有个屁的关系。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住的地方叫小昭寺,松干赞布的大老婆住的大昭寺,两者规模的差距天壤之别......
      再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从唐朝建立之始,两国就一直有着长期的作战。
      武德年间,唐朝为了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边防和控制,一直就与吐蕃有着摩擦和冲突,两者伤亡差不多。
      而到了太宗时期,唐朝开始有了优势,松干赞布遣使谢罪,请婚。
      李世民当然是同意的,他的目标一直就是高句丽,他想征服高句丽来证明他的文治武功,而吐蕃易守难攻,气候严峻,对大唐来说实属鸡肋,所以他就同意了和亲,这就是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是却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这也使得在后来一百多年的战争中,唐朝一直是胜少败多......
      这所谓的内圣外王全他么是吹出来的。
      还有唐中期的鉴真那个老秃驴,为了传播佛教,还他么的带去了大量的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为什么日本人的礼法建筑都是唐朝时期的,多半就是因为这个老秃驴。
      佛教是传播了,但是也是倭国强大了,反过来就不认人了,几千万国人的灵魂久久不能安息......
      不管是遣隋使还是遣唐使,目的都是一样的,为的就是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而对中原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想想倭国统治者的自称,中原统治者从汉朝开始就自称天子,天之子,最起码对老天还有着敬畏之心。
      而倭国却自称天皇,天皇老子,直接就凌驾于天子之上......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倭国一直对中原沿海有着袭扰。
      先是袭,再是扰,后来就直接是入侵了......
      闫艾会两

第71章 逛长安(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