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
几人从早上到现在就吃了两张野菜鸡蛋饼,现在已经到中午了,肚子早就饿了。
夏欣然在街上走走逛逛,终于看中了一家馄饨铺,带着孩子们抬脚走进去。
经营馄饨铺的是两位已经头发花白的老夫妻,老头负者煮馄饨,老婆婆负者招待客人和包馄饨。
“大娘,这馄饨怎么卖?”
“小碗七文,大碗九文。”
放在三个月前,一碗馄饨大概是五文,年成不好,粮食涨价和吃食有关的也都涨价了,但是工钱却没有涨价。就说码头上扛包的工人三个月前工钱就是五十文一天,现在还是五十文一天。
这些扛包的工人大多还是镇上的人,家里条件还是比他们这些乡下人好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卤味和野菜鸡蛋饼能很快就卖完的原因。
就说他们陈家村的人,每次来镇上都是卖东西,肚子饿了就喝一口自己带的凉水,家里充裕点的就买两个馒头垫垫肚子。
“那给我们来六碗大碗的馄饨。”
“好嘞。”
老婆婆还有些惊讶,没想到穿这么破的人竟然舍得花几十文吃馄饨。
待馄饨端上桌,几人开始埋头逛吃。
还别说这馄饨虽然就放了些盐和葱花,味道也还可以,就是没有现代的那么香,毕竟现代的馄饨都是加了干虾米和紫菜的。
吃了一半,夏欣然就有些吃不下去了,她还是比较喜欢吃味道大点的。
“我有些吃不下去了,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分了吧。”
夏欣然将面前的碗推到桌子中间。
“不嫌弃,不嫌弃。”
三柱一边说一边往自己碗里扒拉着。
大柱和二柱也不甘示弱,连忙开始往自己碗里扒拉,大丫和云娘是女孩子矜持不少,没有和三个男孩子抢。
夏欣然站起身,开始观察这条街,大大小小的铺面大约有二三十家,离码头也不远,拐个弯走上几分钟就到了。
要是能在这儿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铺子,他们一家就不用每天早起那么辛苦的从村里赶到镇上,再从镇上着急忙慌的赶回去了。
她刚卖了红烧肉方子,手里还有八十两,盘个铺子应该也是够的。
回去跟孩子们商量商量,就这两天盘个铺子吧。
“都吃完了吧,去猪肉摊买肉吧。”
几人穿过两条街来到猪肉摊。
“老板,给我割三十斤五花肉,二十斤瘦肉,再加一副猪下水。”
“大娘,您这是赚大钱了啊!一天比一天买的多。”
&
第十七章 吃馄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