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这个水果生意,让班上,甚至整个一中学生,都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道路。
这时代,物资生活匮乏,城乡百姓都苦。
像林诚、王佳佳那样家境的,真的太少了。
大多数学生,家里条件都不算很好的,能供一个出来读书,差不多已经举全家之力了。
苏巧和周梅芬能卖水果,能卖鸭蛋,而且,搞的风生水起,苏巧且不说,单看周梅芬的变化,大家都是羡慕的。
所以,渐渐的,也有同学起了心思,试着从家里带些自家种的红薯啊、大南瓜啊,鸡蛋啊等等。
同学之间,不上课时,经常就聚在一块,像个吆喝的商贩。
“上次,谁家嫂子生娃了?说是要老母鸡的,我家有,要么?”
“周扬,你家是做挂面的吧?回头给我带十斤挂面吧......”
“泥鳅,黄鳝有人要吗?我哥在田里放了地笼了,有要的可以提前定啊。”
“我家树上的枣子要熟了,特甜,便宜卖哦。”
甚至,还有了全校换购。
老师们对这些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学习,能让学生们自主创收也不错啊。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照顾学生生意。
买两斤鸡蛋,两把面,买些瓜果蔬菜的......
反正,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生活,柴米油盐那也是一样不能少。
在别处买也是买,在学生这买,还能让他们挣点,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到了期末。
期末那几天,同学们,包括苏巧,都将生意给停了,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期末考试上。
对于期末考试,苏巧不再像在初中那样轻松了。
高中的题,要比初中难了不少。
而且,聚集全县的尖子生的一中,竞争力就更大。
苏巧是以全县第一的成绩,上了一中。
这一学期,大大小小考试也不少,她每次也都能以年级第一的成绩独占鳌头。
这让不少同年级的学生,嫉妒又不甘心。
都是各中学的尖子生上来的,谁比谁差啊?
于是,期末考试,大家都铆足了劲,想要将苏巧从第一的位置上拽下去。
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于亚楠和王巧娣。
要说于亚楠,其实苏巧跟她没有过节,甚至平时没有交集。
但是,她就是看不惯班长林诚对苏巧的殷勤,所以,处处视苏巧为眼中钉。
王巧娣呢,班上女生,只有她跟苏巧还有周梅芬是农村来的。
周梅芬又丑又土,她从来瞧不上。
可苏巧却是灵秀又好看,关键是,家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她不但有自行车,平时穿着也不差,至少,不像其他从农村来的,甚至还穿着旧布鞋和打补丁的衣裳。
苏巧就从来没有,她的衣裳,虽然跟王佳佳那种时髦的不能比,但也是面料好,做工巧,非常衬她的肤色和身材。
原本,从小受家人宠爱,父亲还是大队长的王巧娣,自认为虽然比不上城里姑娘,但是,跟农村姑娘相比,自然要高出一等的。
哪知,才入学就被苏巧给比了下去。
所以,她也一直不喜苏巧,心底暗暗的跟苏巧较着劲。
第120章 小型市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