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幽州思妇十二月[2/2页]

一笑小窗中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重又把箭袋挂到了墙上。
      鸾鸾牵过舜华的手坐了下来,问道:“华姐,我若是走了,你是不又得去乞讨?”
      “走,往哪走?”一听鸾鸾要走,舜华立刻支棱起耳朵,“你可不能胡思乱想!”
      鸾鸾又担心起舜华,问道:“你的家,真的就回不去了?”
      “你别管我了,说说你吧!”舜华迫切地想了解鸾鸾的内心想法。
      鸾鸾无精打采地说:“我有什么好说的。”
      舜华道:“说说你的打算呀!”
      “我能有什么打算。”
      “不是明年三月殿试么,皇上二月份能不回大都?那时,察合台使臣一定会离开宛平的……你说,我们不都就自由了!”
      “自由了,又如何?”
      “你就可以去找你的柳哥哥了呀!”
      “我去找他?”
      “是啊,这儿离长城多近,反正你回家也没什么事儿,还不如到长城找他。”
      “是呀,是呀,”鸾鸾高兴地站了起来,“你跟我一起去吧!反正你…家也回不去了……”
      舜华摸着自己的肚子说:“我,我就不去了吧!”
      “哦~哦~”鸾鸾又来了精神,“这样,我给你写封信,你找人拿着去东平请钱老先生。”
      舜华担心地问:“就一封信,老先生,能来么?”
      “我还有东西送给他。”
      鸾鸾写好了信,折叠起来说:“把你弟弟的病治好了,你是不就可以回家了?”
      “是啊!”
      “那你赶快找人给钱老先生送去吧!”
      舜华又问:“你不是说,还有别的东西么?”
      鸾鸾附在舜华耳边嘀咕了好大一阵子,最后说:“你让黑子哥,想办法给弄出来……”
      舜华一听,大喜过望,蹦着高就出了那个房门……
      ————————————
      注释
      【1】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大教派;九流,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五行八作,指的是当时社会的各种行业。
      (1)三教
      ①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儒教不等于儒学)。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
      后来,为了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称“儒教”为“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大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②佛教:也称释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宗教。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在于依照释迦牟尼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最后断尽一切的烦恼。
      ③道教: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禁咒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物。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诸多方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相信修道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
      (2)九流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七略》。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
      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①上九流
      俗语: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②中九流
      俗语: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具体指: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秀才、医、丹青、皮(皮影)、弹唱、金(卜卦算命)、僧、道、棋琴
      举子、医、风水、批、丹青、画、僧、道、琴棋
      ③下九流
      俗语: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具体指:
      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高台、吹、马戏、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卖油、修脚、剃头、抬食合、裁缝、优、娼、吹手
      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3)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
      (4)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

第21章 幽州思妇十二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