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六出飞花入户时[2/2页]

一笑小窗中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到什么院子,你不见外边下着雪么?”
      “那你在客厅里,老实坐着,可不准偷听!”说着,舜华拿起竹夹,朝着他“嘎达”一声镊,报以神秘一笑,转身进入了卧房。
      黑良臣坐在凳子上,叮嘱了一句,“记着抹油昂!”
      【二】《对雪》高骈.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黑良臣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怪不得,察合台人没命地找呢,原来不是为了她这个人,而是为了那珠子啊……呵,这下子,那使臣来事了,我看你怎么对得上帐,又怎么交得了差……”
      不大一会儿,舜华就出来了。
      黑良臣迎上去问:“取出来了?”
      舜华点了点头。
      好大一会儿,鸾鸾才红着脸儿从卧房出来,手里还拿着个首饰盒。
      她递给黑良臣说:“你到了东平钱家,把这东西直接交给钱老先生的长孙钱涛,现在他是家里的主事,千万别给错了人!”
      看到黑良臣还在木然,舜华用胳膊肘拐了一下他说:“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记住了!不就是见了‘钱涛,就‘掏钱么!”黑良臣又问,“哎~,为何是长孙当家呢?长子呢?”
      “早去世了。”鸾鸾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就今天吧!”黑良臣说,“我这就去跟典史告个假,马上就走。”
      鸾鸾问:“何必连夜赶路?”
      “最近,我听舜华的小弟哭的越加厉害了,估计是病情有些加重。再说了,眼看着春节将至,若能把钱老先生年前请过来,也不耽误人家回家过年不是。”黑良臣一边说一边往楼下走。
      “还是黑大哥想的周全。”鸾鸾也跟他下了楼梯。
      出了大门,看着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舜华担心道:“下这么大的雪,你不会迷路吧?”
      “不会,我做过多年的捕快,这样的天儿常常遇见。”黑良臣抬头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感叹道,“但愿这满天的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
      鸾鸾和舜华相觑而视,不知黑良臣为何发出如此的感叹……
      ————————————
      注释
      【1】宛平县署
      宛平县衙设置始于辽代。辽时将幽都分为宛平、析津两县,为辽南京的直辖县。金代析津改名大兴,后元、明、清各代均为直辖县。
      明清时普通的县衙管25公里,而宛平县的管辖范围是城内前从棋盘街(今天安门广场)、后从北安门街(今地安门)以西。城外往南、往北50多公里,往西150公里皆属宛平县。
      宛平县署设于地安门之西,门南向,中间为节爱堂。堂西为幕厅,后为见日堂,各3楹。西为狱,前为大门、仪门、戒石亭、土地祠等。见日堂后有官仓及知县、县丞、典吏等官廨。现已无存。其侧之胡同存官房地名。
      【2】石狮子
      狮子形象始于汉朝,《穆天子传》“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狻猊,狮子。亦食虎豹。”
      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
      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

第23章 六出飞花入户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