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寒梅似与春相避[2/2页]

一笑小窗中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的季节,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我给你们找个道观,让道长给你们找个僻静的地方以便你俩‘掘地而祭……”
      皎儿感激地看了达普化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达普化问道:“需要我准备什么祭品?你想向先人献馐斯[全羊]么?”。
      “不要,只备一份‘吐勒希就好!”担心达普化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东西,皎儿又解释说,“就是一些炒米、黄油、鲜肉、茶叶、枣、布块和纸钱等。”
      “噢,我管家就是蒙古人,我让他为你们准备就是。”说罢,达普化便出了门,去往离家很近的“什刹海火神庙”【1】。
      “集贤院”是一个专门管理学校及道教事务的一个机构,所以达普化想找一个合适的道观是很方便的事情。
      到了火神庙,达普化告诉道长说:明天火神庙需要闭观,有人要借用一会儿你们的道观。
      道长赶紧答应了他……
      【二】《梦中的额吉》特古斯吉日嘎拉.词格拉巴速荣.曲
      蒙古人认为,死去的先人在地下,故而掘地而祭。
      祭祀时“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这些祭祀,通常只有男性参加,但皎儿家没有男丁,所以达普化的管家只好穿白衣,乘一骑白马,充当“别乞”,带着皎儿姊妹俩进行了这次祭祀。
      管家首先选择了火神庙最后面的“太岁殿”周围的一块宽阔的草地作为祭祀的场所。他按照蒙古族传统:祭祀时,要烧“吐勒希”给父母上供。
      烧“吐勒希”就是:用铁锹在地上挖一个低洼的坎,然后把饮食物等祭品放在坎里一起焚烧,以祭祀先人。
      此时,儿女们是不允许大声啼哭的。蒙古人认为:哭喊会使亡灵受惊迷路,如泪水沾尸体,亡灵会沉入泪海而不能转生。
      所以,皎儿姐妹俩只能跪在草地上,含泪啜泣着用歌唱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
      绯儿唱道:
      [蒙古语]“梦中的阿妈,是那样的安详,轻轻地抚慰我,那深深的感伤。您的孩儿从梦中惊醒,思念的泪水在脸上流淌。亲爱的妈妈额吉梅,希望你能陪在我的身边。”
      皎儿用早已沙哑的声音唱道:
      [汉语]“青青的草原,星星在闪耀,梦中妈妈的脸,在为我挂牵。为我向苍天祈福祝愿,她在遥望远方的天边。亲爱的妈妈额吉梅,她在遥望远方的天边。”
      看着祭祀的食物及布料在烈火中熊熊燃烧,皎儿仿佛看到了火光中微笑着的妈妈……
      只听绯儿又唱道:
      [蒙古语]“吉祥的彩云,是阿妈的祝愿,飘渺的呼唤,缭绕在心间。您在遥望远方的天边,孩儿在这里望眼欲穿。亲爱的妈妈额吉梅,孩儿在这里望眼欲穿。”
      皎儿接着唱:
      [汉语]“金色的草场,梦中的故乡,母亲在轻轻地唱,歌声多悠扬,草原有我无尽的思念,母亲的恩情永生难忘。亲爱的妈妈额吉梅,母亲的恩情永生难忘。
      亲爱的妈妈额吉梅,我要飞到你的身旁,我要插上翅膀飞到你身旁。”
      ————————————
      注释
      【1】火神庙
      全称敕建火德真君庙,又俗称什刹海火神庙,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火神庙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火神庙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云观的下院,21世纪初修复重开后直属中国道教协会管辖。
      在中国的世界观中,“火德”指的是令万物重生。
      北京第一座火神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贞观年间,是李世民东征高丽驻兵北京时修建的。李世民当时东征高丽,是他生平最大的政绩,也许是因为眼看着战争使得民不聊生、一起打江山的兵将损失惨重,于是走到北京时就在痛定思痛的同时修建了一座火德真君庙来表达心中的悲哀,期许这些阵亡的将士能够浴火重生。
      元代是北京火神庙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的什刹海沿岸已经是运河码头和中心商业区,但这里也正是北京的雷电多发区。一到夏天,雷击就会频频引发火灾,因此火神庙里的火神爷也就成为了配合“消防工作”的理想人选,于是火神庙就开始“火”了起来!
      明代朱元璋火烧北京城,火神庙也没有幸免于难,但偏偏紫禁城也是北京的雷电多发区,万历皇帝便一而再地对火神庙进行修缮扩建,火神庙一跃成为皇家庙宇——“敕建火德真君庙”。

第37章 寒梅似与春相避[2/2页]